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研究学术刊物。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倡导不同学派学术观点的争鸣。载文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考证曹雪芹的生平家世、介绍《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及版本源流,并报道红学动态。
文集访问量: 3507 次
音乐列表
徐乃为内容提要:探春大丫鬟的名字有早期脂本上的“待书”与晚出程本上的“侍书”之异,孰正孰误,向无定论,应确待辨正。本文首先从甲戌本上脂砚斋对“待书”的有关批语入手,证明“待书”确系作者原创;接着考实“侍书”是宋明以来服侍皇帝读书的官名,小说中贾府...
邓雷内容提要:唐拓所藏《红楼梦》钞本为残本,仅存五回,此钞本未见于公私著录。此钞本并非精钞本,抄写较为粗糙,文字错舛、脱漏之处较多;其抄写时间大致在嘉庆初年至道光十二年(1832)之间,底本为程甲本中的本衙藏板本;此钞本之所以抄写是为了供人阅读,...
沈治钧内容提要:关于乾隆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民国递藏史,一粟《红楼梦书录》称“董康旧藏,后归陶洙”。此语源自陶洙亲口,跟董康或陶洙有过密切接触的红学家及藏书家,对此均无异议,甚至明确表示认可或赞同该说,证实该说可靠。董康购藏己卯本是在193...
黄大军内容提要:李泽厚的红学根源于他的文化身份及其实践哲学—美学体系,独特的哲学美学方法与概念范畴成就了其红学言说的风华与异彩:一是凸显“哲学美学”的研究底色,李泽厚既主张从文艺发展规律角度探讨《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与历史地位,亦强调从哲学角度阐发...
何建委内容提要:通过《中国文学论丛》,钱穆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与“文心”,包括评论《红楼梦》。他对《红楼梦》整体上持批评态度。这与他始终将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视为“对手方”密不可分。而他这样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发掘“中国心”——中国传统文学有别...
廖太燕内容提要:《申报》与《红楼梦》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刊载的涉红信息可以分为早期的伦理揭批、趣味赏玩和道德评点,新文化萌发后因思想解放、情感认同而生发的褒扬和专业化评价,以及由于研究、改编和摄制形成的新文本或新形式的广告推介,对它们加以剖析有助于...
梅新林内容提要:红学史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红学史,而应臻于全球视域中的世界红学史。鉴于长期以来既有红学史研究视野、理念、体系与方法存在的种种缺陷,本文提出全球视域中的“重写红学史”这一论题,并重点归纳和申述了如下意见:一是全球视域中“重写红学史”旨...
束强自“《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进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来,各种版本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书俯拾即是,遍布国内多地中学。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深度共识,各类《任务书》质量良莠不齐。很多中学一线语文教师尚未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来更好地指导中学生《...
许飞内容提要:俞平伯关于《红楼梦》风格的“怨而不怒”说,是在红学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巧借儒家经典诗论拈出的一个很有争议的著名观点。它是一个美学概念,认为《红楼梦》具有含蓄蕴藉的总体风格,表面平静,内藏血泪,感染力超强。此说是俞平伯以文学的眼光进行...
龙光海内容提要:《红楼梦》在预叙方面的使用有突出表现,以占卜、灯谜、梦境、曲词、判词、诗词、酒令的形式作为预叙手段,具有暗示性的特点。这些预叙方式是该小说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书中的情节安排、人物言行及故事结局构成有机整体,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