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研究学术刊物。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倡导不同学派学术观点的争鸣。载文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考证曹雪芹的生平家世、介绍《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及版本源流,并报道红学动态。
文集访问量: 3512 次
音乐列表
杨子彦内容提要:《红楼梦》“大旨言情”,其中贯穿全书、带有共性的是“爱而不得”,各种不同的表现构成多声部共奏。按照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书中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世俗型、自然型、超越型三种。世俗型人物是主体,以荣宁两府第四代妯娌王熙凤、李纨、尤氏、薛宝钗...
陈熙中内容提要:清人韩菼《楝亭记》中有“自其先公董三服官来江宁”一句,胡适误将“董三”看作人名,始终未得确解。今据文献,可证“董三服官”即掌织造之意。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有初稿和改定稿之分,初稿写于1921年3月27日,改定稿写于1921年11月...
朱志远内容提要:《荔轩词》中《曲游春·耶赫河边梨花》暗含悼亡之意,推究本事,曹寅在数次接驾康熙南巡之前就已于康熙十年、康熙二十一年两次扈从东巡,君臣少年时已相得;再将“梨花词”与《吊亡》诸诗共证当知同属悼亡性质,对象指向曹寅原配,亡故于康熙二十一...
武迪内容提要: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妙复轩评石头记》抄本并非张新之的原稿或手批本,亦非孙桐生据原稿整理而成的改订本,而是某一整理改订本的过录本。因此,不能径直将这部抄本视同张新之原稿而加以利用。与卧云山馆刊本、《金玉缘》相比,这部抄本保存一些有关张新...
陈荣阳米兆波内容提要:索隐派以考索《红楼梦》隐藏本事为务,考证派以考证《红楼梦》的作者家世、版本、名物为务,两派盘根错节,往往兼采对方研究结论与方法以成其论。二者之争,可以视为中国经学史上古文经学派和今文经学派之争的胤绪,都属于中国传统的解经学范...
张涛内容提要:《红楼梦》女性结社研究已历40余年。红楼诗社研究初期带有庸俗社会学研究范式余波,侧重反封建主题的思想内涵,但随着学术界思想解放的深入,以及西方文学理论的传入,《红楼梦》诗社研究开始与曹雪芹思想美学相结合,实现了此期思想美学范式的转变...
李小龙内容提要:作为贾宝玉的居所,怡红院既在大观园中占据重要地位,又有着复杂的隐喻与投射。这个处所的命名过程在作品中有清楚的记录,但这只是叙事的表层,我们尚需对其内在含意进行探索。这涉及到作者让元春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并进而定名为“怡红...
陈维昭内容提要:《金陵十二钗》是曹雪芹为这部小说所定的书名,它为脂砚斋、畸笏叟所多次提及并否定,但这一书名表达了为“闺阁昭传”的创作意图。如果说,《红楼梦》由家族主线和大观园主线构成整体结构,那么,《金陵十二钗》对应的是大观园主线,即女性群像这一...
詹丹叶素华内容提要:《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涉及从不同层面构建小说事件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小说第七回叙事的多方面关联,为深入理解小说碎片化叙事的一些不宜察觉的特征,包括理解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辩证关系,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所获得...
张庆善内容提要:教育部提出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对改进和丰富中学基础教育、推动《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需要了解作者及家世,重视版本选择,注意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区别,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