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评论
《长江文艺评论》以“聚焦创作、研究问题、凸显批评、引领风尚”为宗旨,致力于开展积极健康、精准有效的文艺批评。 本刊敬重前辈,不薄新人,对青年批评家,尤寄望焉。本刊将搭建一个老中青三代批评家共同发声的平台,尤重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鸣。要众声喧哗,不要万马齐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唯忠实贯彻“双百”方针,方有文艺批评的春天。
文集访问量: 6306 次
音乐列表
王德威在他的著作《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序论《“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开篇中写道:1961年夏天,沈从文写下《抽象的抒情》。然后,他自然地引出了一个事实:就在沈从文默默思考“抽象的抒情”的同时,海外的汉学界已经兴起了一股抒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大批学生通过高考踏进了大学的校门,他们在校园中大放异彩,成为了校园文化的发起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精英意识再度回归,他们也逐渐建立起了对于自我的身份认同。作家马竹也正是通过求学之路,从汉川县的一个小乡村进入了武汉这座...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近些年,非虚构写作成为热门话题,这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症候,用非虚构方式描述我和现实经验的关系,这包含了一种想要重新认识、理解现实生活经验的诉求。一方面在文学、新闻领域出现了一批从事非虚构写作的记者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电影在个体心灵“伤痕”的吟咏中苏醒,在对影像造型“美”的寻觅中进行“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探寻,更在产业改革、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受严峻考验而奋进。此间,电影观念的蜕变革新,电影审美风格的变化,导演代际的变迁——从四、五、六代到“新...
上苍赐予我们太多太多的反省自己和了解宇宙的机缘,可是我们却没有及时把握。——马可·奥勒留《沉思录》那个夏天又热又闷。半夜里,狂风大作,暴雨骤至。闪电驱赶着一串狂野的炸裂声,把我从梦中惊醒。那一刻,我梦见自己写的书被未来的一群读者批评指责,我羞愧难...
黄斌化物象为文墨,使诗歌以文字的形式成为独立的艺术存在。他继承了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常从微处切入庞大的历史,呈现鲜活的人生百态,历史与当下共时地存在于诗中,古与今在对照中互相生长。黄斌的诗兼具东西方元素,诗中既有超验式的崇尚自然的浪漫写作,又糅杂了...
“有意思”这个概念是小说作家晓苏提出的作文概念,指出作文必须要“有意思”,然而并不一定要“有意义”。如果我们只是强调作文要“有意义”,可能会让学生无论如何努力,最后还是写不出好文章;如果我们强调作文要“有意思”,也许就会产生许多优秀的甚至是杰出的...
诗人田禾以一首激情充沛的《喊故乡》闻名于世。之所以要“喊”而不是“唱”或“写”,如诗中所言,是因为“只有喊出声、喊出泪、喊出血/故乡才能听见我颤抖的声音……只要喊出山脉、喊出河流/就能喊出村庄”,一心想要“让那些流水、庄稼、炊烟以及爱情/都变作我...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斩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与这个民族共性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文化艺术的发展是有自然规律的,不是由人的主观臆想来掌控的。□中国画家借鉴西方技法,扩大了视野,但并未因此丧失传统,反而形成了多样的面貌,这是很...
◆舒晋瑜李敬泽□我们如何在日常经验的层面建立起与历史、与社会和精神的总体运动的联系,一种细微与宏大兼而有之的叙事。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生存和文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强烈地认为,现在文学的问题之一,就是关起门来就文学论文学、就文学想文学,文学缺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