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评论
《长江文艺评论》以“聚焦创作、研究问题、凸显批评、引领风尚”为宗旨,致力于开展积极健康、精准有效的文艺批评。 本刊敬重前辈,不薄新人,对青年批评家,尤寄望焉。本刊将搭建一个老中青三代批评家共同发声的平台,尤重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鸣。要众声喧哗,不要万马齐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唯忠实贯彻“双百”方针,方有文艺批评的春天。
文集访问量: 6282 次
音乐列表
◎青屏“青年”批评家何为?——代际视野中批评的限度与可能◎青屏【编者按】为进一步活跃文艺评论,促进湖北青年文艺评论人才成长,本刊与湖北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东湖青年批评家沙龙”,定期研讨文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本期推出的是第一次沙龙研讨的成果,以...
◎罗先海人工智能与未来文学◎罗先海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数字技术“对感知、推理、学习、博弈、决策、预测等智能行为的模拟。从本质上说,人工智能是人的智能在机器中的再现。但是,这种再现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智能的放大。”人类之所以如此痴迷于人工智能技术的...
◎宋俊宏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宋俊宏一人工智能“微软小冰”的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于2017年5月19日出版发行后,在各大媒体的报道炒作下,引发了文学圈内圈外的热议。诗人、诗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姜涛认为“小冰”的诗“读起来朦朦胧胧的,但就...
◎张荣翼“狗”来了吗?——关于人工智能与文艺创作◎张荣翼本篇文章是要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即人工智能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所用的标题叫做“‘狗’来了吗”仿佛不那么严肃,也与论题看不出关联,因此,我先要简要说明一下。所谓“狗”的命名,首先,是因为在201...
◎殷璐鱼儿也可以飞翔——评儿童话剧《地下河》◎殷璐小鱼可米的家园遭受破坏,他在妈妈的鼓励下启程,去往美丽的长江。出发后他遇到了小鱼可妮,一起携手共行,穿越黑暗的地下河,历经艰难到达了长江。在途中,可米渐渐揭开了关于父亲的秘密,他变得越来越勇敢强大...
◎李汉桥张雯君面对无言的生活——读李修文散文集《山河袈裟》◎李汉桥张雯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知为何,在阅读这本《山河袈裟》时脑中会出现这句话,尽管我不能准确传达作家内心的真实意图,但是在我心里,这一句最贴切,是我阅读感动之余的第一反应。我不知道怎...
◎朱晓薇一怀衷肠满腔温厚——读刘益善小说集《金手镯》◎朱晓薇深深浅浅的金色碎点在油彩的层层渲染下延伸向远处,那里应是一条河,月白、水绿的交杂中似能听得细浪跳动的声音,而对岸大概有一大片芦苇在摇曳——这是刘益善中篇小说集《金手镯》的封面。一开始便被...
◎张光芒余凡对话·还原·建构——读周新民《中国“60后”作家访谈录》◎张光芒余凡新世纪以来,在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领域,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那种单一的完全由批评家主体来判断文学价值的研究方式已经不再是进入文学的唯一权威的途径。无论是巴赫金的对话...
◎熊召政独守千秋纸上尘——《黄梅文脉》序◎熊召政十多年前,我应邀到浙江绍兴参加“兰亭国际书法节”,当时绍兴市的领导在开幕式上说:“我们绍兴是一个‘人文高地’,历代在这片土地上,英才辈出,‘中华世纪坛’选出了四十位对中华文化有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我们...
◎胡莺绘史与证史——对中国历史题材绘画的思考◎胡莺近十年,在倡导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语境下,由政府组织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相继立项实施,以美术创作的方式分别展现自1840年以来我国重大历史事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