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评论
《长江文艺评论》以“聚焦创作、研究问题、凸显批评、引领风尚”为宗旨,致力于开展积极健康、精准有效的文艺批评。 本刊敬重前辈,不薄新人,对青年批评家,尤寄望焉。本刊将搭建一个老中青三代批评家共同发声的平台,尤重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鸣。要众声喧哗,不要万马齐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唯忠实贯彻“双百”方针,方有文艺批评的春天。
文集访问量: 6280 次
音乐列表
◎王超变异学:比较文学视域中的中国话语与文化认同◎王超中国比较文学的发生,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算起,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从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导论》算起,也有30多年历史。尽管钱锺书、季羡林、杨周翰等学者曾积极推进中国学派创...
◎邹建军王金黄《长征演义》的得与失◎邹建军王金黄一长征是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引人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涉及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以及当代中国的命运,许多中国人对此都感兴趣,想知道它的来龙与去脉、过程与内容,价值与意义。然而,一般的作家不太容易涉及这个题材...
◎欧娟政治生态之外的生存境遇与精神气质——路内长篇小说《慈悲》读后◎欧娟气味作为文本人物生命旅途的必然伴随,一方面实化为工作气味和生活气味,记录着人们的行为踪迹,另一方面虚化为文本的慈悲气味,构成人们对生活与人生的向上求索。本文重点分析路内在《慈...
◎刘天琪角度·技巧·意象——评曹军庆的《向影子射击》◎刘天琪曹军庆的小说像是一个放大镜,在他笔下,日常的变异、现实的荒诞、人性的扭曲变得肉眼可及。“发现只有小说能发现的,这是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米兰·昆德拉语)。借助他的小说,读者不难发现生活之...
◎马兵“芳村这地方,怎么说呢?”——略论《陌上》的本土叙事◎马兵在相关的创作谈以及接受媒体访谈时,付秀莹多次表示《陌上》在题旨和技法上是一种美学的回归,是对中国本土叙事传统的接续,她要“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方式、审美理想,深入中国人幽微...
◎戴月寒学科交叉和东西方交互视野下的汉代画像研究——从《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说开去◎戴月寒邢义田先生所著《画为心声》是其秦汉史论著丛书中的一部,另外几部分别为《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治国安邦——法制、行政与军事》以及《地...
◎陈国和创作与评论的同构——关于李专的文学批评◎陈国和新世纪以来咸宁的文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批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的作家日益成熟,大量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不断面世。李专是以散文创作闻名于世的,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教辅书,或者成为中考、高...
◎王海燕晓苏乡村小说的形式探寻◎王海燕一持续近百年的乡村现代化转型为小说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由农民进城、乡村失守引发的一系列城乡文化冲突以及乡村遭受的现代化创伤问题,成为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乡村书写的重点,譬如我们“眼”熟能详的人口流动迁徙、...
◎王雪瑛熊育群潜入历史的深海,抵达人性的深处——关于长篇小说《己卯年雨雪》的对话◎王雪瑛熊育群王雪瑛:新春期间,阅读这样一部长篇不免犹疑:我难道要将自己早春清新的日子沉浸在黑暗与沉重、血泪与战火、压抑与叹息中吗?看完之后是思绪万千,为什么将此书命...
◎邱华栋境况与呈现:一种新历史小说的时间镜像◎邱华栋一、酿造历史的想象之蜜我平时喜欢读闲书,也读了不少历史书。当初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中文系的学生要把文、史、哲都打通才行。所以,虽然念了中文系,但读的书,文、史、哲都有。在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