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评论
《长江文艺评论》以“聚焦创作、研究问题、凸显批评、引领风尚”为宗旨,致力于开展积极健康、精准有效的文艺批评。 本刊敬重前辈,不薄新人,对青年批评家,尤寄望焉。本刊将搭建一个老中青三代批评家共同发声的平台,尤重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鸣。要众声喧哗,不要万马齐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唯忠实贯彻“双百”方针,方有文艺批评的春天。
文集访问量: 6273 次
音乐列表
◎周思明新文学传统及其经典的产生——《黄曼君文集》读后札记◎周思明一经典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文学话题。谈经典离不开传统,因为任何文学经典须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从这个意义上看,《黄曼君文集》中对于新文学传统与经典关系的论证与阐释,给我们提供了关于新文学...
◎张贞高校“三趣”别样红——论吕幼安“高校系列”小说◎张贞高校生活,严肃、枯燥、封闭,一向不受小说家青睐。当代小说中的高校教师形象,譬如迂腐,譬如尖酸,譬如桀骜。但吕幼安的“高校系列”小说,却给我们呈现了一系列趣味横生的高校生活场景,塑造了一个个...
◎魏天无“朝着接近天空的位子漂移”——评懒懒的诗◎魏天无懒懒的诗都很短,准确地说是诗句都很短:诗人、评论家雷喑亲切地称之为“小东西”。诗短很常见。现代汉语诗歌史上最短的诗据说只有一个字。《生活》:“网”。俳句影响力的经久不衰,现当代文学史上“繁星...
◎李星虽已起飞,但还可以飞得更高——读贝西西中短篇小说感想◎李星知世方可论人,知人方可论文,至今我对贝西西这个人(姑娘?已婚女子?经历?)一无所知。但在她给自己的小说集写的后记中,我却知道:她最大的希望是“从这个现实中抽拔出去构建一个新的王国”,...
◎周新民刘复生做真正的文学批评家——刘复生访谈录◎周新民刘复生周新民:你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山东电视台工作,而没有像其他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继续读博士。工作几年后,你再考入北京大学师从洪子诚先生攻读文学博士学位。如今回想起,你觉得这几年的工作,对你今...
◎刘大先从描述者中破壁◎刘大先用一句俗话来说,我和徐刚在认识之前就“神交已久”。在刚刚工作的那些年头,我在摸索自己学术路径的四处乱撞中,写过一些影视评论,那时候我们就已经时常在某些期刊杂志上“碰面”。虽然他的名字很普通,见得多了,自然留下了一些印...
◎徐刚文学批评与文化塑造◎徐刚【青骑士档案·徐刚】徐刚,1981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三届客座研究员、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及理论批评研究。曾在《文艺研究》《文艺争鸣》《中国现...
◎黄雅婷沈虹光雅俗共赏落地开花——沈虹光女士访谈录◎黄雅婷沈虹光一、典雅细腻的女编剧黄雅婷:沈老师,您好!很荣幸能够有机会来采访您,您是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也是湖北戏剧界的老前辈,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您的戏剧不仅在国内反复排演,在日本、新...
◎戴锦华魔镜或碎窗——肯·洛奇与《我是布莱克》◎戴锦华《我是布莱克》获得了第6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编者注:该片在2017年2月揭晓的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中获最佳英国影片奖),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回声,而在中国(其实也是在英语世界中),人们主要...
◎郭松民《长城》:张艺谋的“恒王情结”◎郭松民从《英雄》开始,张艺谋电影的特点就是场面极尽宏大华丽,但思想空虚,这个毛病至今未改。当然要求他改,也是不客观、不近情理的,因为他已经定型了,我们能把一辆拖拉机改成奥迪吗?不能。勉强要改,只能使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