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评论
《长江文艺评论》以“聚焦创作、研究问题、凸显批评、引领风尚”为宗旨,致力于开展积极健康、精准有效的文艺批评。 本刊敬重前辈,不薄新人,对青年批评家,尤寄望焉。本刊将搭建一个老中青三代批评家共同发声的平台,尤重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鸣。要众声喧哗,不要万马齐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唯忠实贯彻“双百”方针,方有文艺批评的春天。
文集访问量: 6286 次
音乐列表
◎刘波入心的批评也是一种有难度的创造◎刘波刘波,男,1978年生,湖北荆门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五届客座研究员,湖北省作协首届签约评论家。《星...
◎周新民刘大先批评何为、文学共和与重建集体性——刘大先访谈录◎周新民刘大先周新民:看到你的个人简介,发现我们在学术道路上有些共同点。我们硕士研究生期间读的都是文艺学专业,而进入博士研究生期间,都选择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我之所以不在文艺学专业继续深造...
◎朱华阳三峡的隐喻性书写及史诗品格追求◎朱华阳《宜昌保卫战》以一个隐喻性的镜头开场:在阴云密布的长江三峡江面上,一群纤夫赤足袒肩奋力拉着一艘轮船匍匐前行,日军战机呼啸而至,狂轰滥炸之下江面顿时一片狼藉。这一组画面正是抗战时期中国的形象写照,当时遭...
◎林丽萍影像语言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林丽萍《宜昌保卫战》作为地方抗战史的新篇章,对地域文化有充分的展现。为真实再现历史,全剧在宜昌实景拍摄。本剧第一个镜头从长江边上的纤夫跪地膝盖特写开始,在响亮的地方号子“飞石流呀,开满花呀,家乡话呀,不害怕呀,穿...
◎罗丽娅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反思意识◎罗丽娅《宜昌保卫战》中,小林和佐川这两个人物的设置,于该剧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他俩这两个日本普通士兵的视角,我们得以将该剧的叙事话语延伸至日军内部,而这正是大部分抗战剧往往容易忽略的。与剧中所刻画的大部分日军军官...
◎李雪梅小人物与大历史◎李雪梅作为当下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一部力作,《宜昌保卫战》最可贵的创作经验就是建基于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洞察,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和革命资源,巧妙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新的问题,既塑造了卢作孚、张自忠这些真实存在的民族英雄...
《宜昌保卫战》:史诗性抗战大戏的“湖北制造”日前,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宜昌市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35集大型抗战剧《宜昌保卫战》亮相央视。该剧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稳居央视八套全时段榜首与全国同时段前列。《宜昌保卫战》播出之后,三峡大...
◎吴卫华历史叙事的当代意识◎吴卫华艺术作品的当代意识,主要指作品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反映出当下社会生活里人们思想观念中的最新信息,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念与大时代的脉息相通。将当代的社会意识寓于历史叙事之中,电视剧《宜昌保卫战》植入的...
◎杨怡芬从“慢牛”到“快马”——曹军庆印象◎杨怡芬说起来,和曹军庆认识也有六年了,2010年在鲁院读第十三届高研班的时候,他是我们的副班长,我们有四个月的同窗之谊。结业之后,偶尔也有电话联系,却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会儿,我是要对着茫茫六年的虚空,...
◎罗望子再度突围——与吕志青有关的阅读札记◎罗望子记得上个世纪末,汪政、晓华夫妇曾经给我的小说写过一篇评论,题目是《突围表演——与罗望子有关的叙述与评论》。无独有偶,先锋小说家残雪也有一部颇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叫做《突围表演》。我觉得“突围”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