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33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九满
  • 孤树
  • chaunzi
  • 混沌虚空
  • 李椿
  • 林沐风

邵部摘要:“晚年”之于作家不仅是一个生理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文学研究的概念。1990年代以后,浩然与亲友的往来书信记录了作家此期的处境与心境,大致勾勒出“晚年浩然”的轮廓。其中,对于病的描述和感受形成了一条以悲观沉郁为基调的人生线索。旧作重印、旧...

浏览全文 阅读(30470)

胡红英摘要:1990年代中期,王德威将王安忆命名为海派作家传人。大陆学界与王德威对海派的理解存在差异,前者是将“现代”视为新生事物的视角去理解,而后者的理解则投射了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社会的世纪末情绪。王安忆反驳了命名,但她的确在题材上延续了张爱玲等...

浏览全文 阅读(30495)

贾佳摘要:图像转向的出现以及符号学理论的普适化发展,为理解文艺中语图符号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伴随文本作为重要的符号学概念,是认知符号并最终实现获意的关键。语图关系问题虽然逐渐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但其着眼点往往置于语言和图像之间的联系、互文和相...

浏览全文 阅读(30512)

摘要:当今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以媒介技术改变为主导的赛博时代。以“媒介化的意义”为核心的传播符号学,正是在这一语境下拓新研究视域与方法。经过21世纪以来近二十年的发展,传播符号学在一系列前沿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突破:从元媒介与传播重新定义“媒介即信息...

浏览全文 阅读(30523)

陆正兰赵毅衡摘要:艺术符号学,集中讨论艺术文本特殊表意方式,在当代学术界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本文首先回顾艺术符号学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这段历史成果固然丰富,但当今的“泛艺术化”社会文化,以及艺术本身的剧烈演变,迫使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艺术的特殊表意...

浏览全文 阅读(30452)

於可训方舟一?文学批評与审美体验方舟:於老师,您是小说评论领域的专家,同时您还自己创作小说,您是出于什么原因进行小说创作的?是当评论家久了,本身掌握了许多素材,并且熟知小说创作技法,因此尝试着自己写小说,还是纯粹出于个人兴趣爱好,想把自己关于人生...

浏览全文 阅读(30515)

张旭东苏童等张旭东:苏童短篇小说的光芒太耀眼,所以他的长篇小说可能受到了一点遮蔽。海外阅读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也有一个时间差,《黄雀记》对大家来说可能是很新的作品,但在中文世界已经出版六年了。我们请苏童先介绍写作《黄雀记》的一些背景,包括这个小说的情...

浏览全文 阅读(30423)

朱栋霖摘要:发端于《新青年》的“新文学”与“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主体,“新文学”是百年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精神资源与核心传统。但是近几十年来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早已确认的“新文学”“新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命名正在被“五四文学”“五四...

浏览全文 阅读(30408)

摘要:作者通过回顾自己30年来的治学实践,对“精神生态”“生态学三分法”的来由、内涵、意义、价值及今后的研究去向进行了详细论述。文章指出:地球生物圈内,除了“自然生态”之外,还应该存在着“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界的生态危机与人类社会的精神危...

浏览全文 阅读(30481)

董婕张学敏摘要:隐喻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话语蕴藉特征,归根结底是一种个人性的存在体验,具有生存论的现实依据和维度。身处抗战的生死场,萧红凭借隐喻的艺术将目光聚焦于老人、女人和孩子,不论是在生与死的极点考验母性,尖锐地触及人性,还是由性切入乡村...

浏览全文 阅读(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