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328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九满
  • 孤树
  • chaunzi
  • 混沌虚空
  • 李椿
  • 林沐风

薛世昌摘要:中国新诗的早期“手形”,对应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后来的国防文学,是一个热切的“手掌”——虽然它有些“残损”;在后来的赞美诗阶段,是“大拇指”一枝独秀;从诗人郭路生的“食指”开始,中国现代诗进入到以“食指”为形象特征的控诉、质疑、批判...

浏览全文 阅读(31144)

耿占春摘要:在遭遇现代诗阅读上的阻隔时,要么我们断言说某个诗文本是无序的,既可能是感知-意识的无序,也可能是体现在语言符号层面的无序状态;要么我们认为其中隐含着意识-感知-语言符号的隐秘秩序。那么一种阅读体验又怎样辨认意识-经验-语言的无序状态或...

浏览全文 阅读(31180)

蒋林欣任宇欣摘要:“江河湖”是李劼人地缘诗学构建中的重要地理景观、空间与路径。江河是构成晚清成都风味的重要元素,具有新旧杂陈的丰富意义,与饮食文化关系密切,留驻了大批客籍人员,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及现代文化思潮传播的重要路径,促进了内陆腹地的现代...

浏览全文 阅读(31199)

摘要:文学上的“华南”呈现出与中心区“京沪”两地和其它内陆区域迥然不同的历史运演轨迹。“南来北往”的空间流动特征和“一波三折”的过程发展特征或许能形象概括华南地区新文学的独特性。自由主义文学、革命文学(“南社”革命文学、“国民革命文学”与“左翼无...

浏览全文 阅读(31078)

陈羲曾绍义摘要:巴金是享誉国内外的大师级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家》《春》《秋》《寒夜》等,都是“四川人写四川事”的重要成果,其中,“无技巧”地运用四川方言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但在此前的巴金研究中,对此鲜有涉及。《巴金全集》中有...

浏览全文 阅读(31110)

左存文摘要:“泛青海湖地域”作为1980年代新诗的地方资源,一方面显示出诗歌与时代某种隐秘的关联——在新时期个体生命得以觉醒的重要“媒介”,并以地理的方式对生命诗学形成的直接启示;另一方面,在“泛青海湖地域”的特殊地貌面前,诗人作为“异域”闯入者...

浏览全文 阅读(31011)
鲁迅与江南文化 2023-11-09 08:48

王锡荣摘要:鲁迅在其言谈中,对江南文化及“江南才子”的讨厌和鄙薄溢于言表,尤其是对江苏苏州、无锡一带人士更是时常语带讥刺,刻意贬低。但梳理历史上的“才子”和“江南才子”概念,江南文化及“江南才子”也并非一无是处,而鲁迅本人也正是一个出身江南而才华...

浏览全文 阅读(31031)
论王安忆的文学批评 2023-11-09 08:48

周显波摘要:王安忆的文学批评是其小说之外的重要文本,它们是作家对文学现象、文学问题思考的成果。通过对王安忆文学批评文本的研究和讨论,能够发现作为文学批评者王安忆的批评观、批评方法和批评话语。王安忆的文学批评总体上属于印象批评,从她的文学批评入手,...

浏览全文 阅读(31037)
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2023-11-09 08:48

程旸摘要: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常青树”之一。除具有在文学思潮中迅速调整创作规划,跟进新潮流,成功塑造“王氏小说风格”等特殊能力外,她深谙小说艺术,在小说与理论的对话中,不断开发提升创作的再生性资源,并将想象转化为生活的写作技艺的个人天赋,也是一...

浏览全文 阅读(30987)
跨文化对话何以可能 2023-11-09 08:48

张恒军摘要:《我爱比尔》是王安忆中篇小说经典之一。之为经典,在于小说延续了新文学关注新人成长的主题并前瞻性地呈现了对跨文化对话的思考。在全球化加速的时代洪流中,面对中西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冲突,当代新人如何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阿三选择了跨文化对话,...

浏览全文 阅读(3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