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学类核心期刊。《当代文坛》主要设有名家论坛、对话与交锋理论探索、创作研究小说面面观、作家与作品批评与阐释、诗歌理论与批评海外文坛、海华文学之窗散文艺术谭、女性文学论博士论坛、文艺论著评介影视画外音、艺术广角等栏目。
文集访问量: 7333 次
音乐列表
摘要:汪曾祺与九叶诗人交游密切,他们的文学创作在1940年代初期近乎同时起飞,彼时两者的文体选择、主题提炼、意象营造、结构搭建、语言风格等都有极大的重叠。他们都直接受到“五四”文学的哺育,兼受中国传统和西方经验的双重影响,相近的人文理想使他们的创...
摘要:英美意象派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提出的著名的“超位法”,吸收了日本俳句的美学原则。他的诗歌通过意象之间的轻柔叠合而复现瞬间的情绪,是对俳句审美意蕴的模仿,而二分句的形式则是对俳句中“基底层”与“干涉层”在结构上的呼应。比较分析庞德“超位法”与...
谭五昌摘要:2019年度的中国新诗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美学格局,从创作方法的宏观角度与层面来观察,可以将其归纳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五种美学向度。本文结合相关诗人的作品,对这五种诗歌美学向度进行具体论述与阐释,从理论概...
赵目珍摘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四十年来在政治、文化上扮演的“角色”不断变换,从而也使文学有了更多的背景选择和想象空间。从早期的“边城”“策源地”,到中期的“新都市”“放逐地”,直至后来的“别人的城市”“寓言城”“土生地”和“新城市”,作...
李振摘要: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作家对现实的不同认识等诸多因素,中国都市文学的轮廓依然模糊不清。正如那些背负着坎坷与代价的“进城”故事以及不时流露的乡土情结,中国所承载的历史与所在的现实让中国都市文学不可能也没必要避开那个深厚的乡村背景。从这个角...
杨剑龙摘要:王宏图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迷阳》揭示出都市人在物欲追求中的精神困境,通过对于欲望追逐的描写,突出其对都市人精神困境的呈现和思考。小说刻画了充满“多余人”色彩的主人公季希翔,他如同哈姆雷特、罗亭,善良、敏感却又软弱、犹疑,成为中国当代文坛...
谢君兰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地方路径”的提出基于对现代文明“中心意识”和传统“地域文学”的反思,需要对文本背后“地”与“人”的互动关系进行再认识。1920年代初成都的“草堂—孤吟”诗群提供了生动的研究例证:首先,诗群代表人物叶伯和及其《诗歌集》,在...
朱军摘要:在当代中国的城市书写中,“晚明”与“江南”作为核心意象,标志着抒情传统及其生活美学的回归。其中不仅隐藏着“古典”的趣味,也意味着对“现代”的探求。在全球现代性危机下,中国作家试图以一种“长时段”的书写,通过回溯本土近世精神的源流,注重时...
主持人语:本期推出的三篇论文,都堪称精彩之作。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香港所拥有的不过是经济的奇迹,在文化上依然是“沙漠之地”。但是香港学者陈国球却主持编辑了规模宏大的《香港文学大系》,一时引人注目,成为华文文学界争相谈论的话题。为什么呢?因为陈国球...
薛晓霞摘要:短篇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从诞生之日起就内蕴着强烈的文体自觉变革意识,成为冲破、变革传统艺术样式的先锋。刘庆邦作为当代执着于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在艺术上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叙事模式,呈现出一种非线性、非秩序性的特质,从而将小说空间审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