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学类核心期刊。《当代文坛》主要设有名家论坛、对话与交锋理论探索、创作研究小说面面观、作家与作品批评与阐释、诗歌理论与批评海外文坛、海华文学之窗散文艺术谭、女性文学论博士论坛、文艺论著评介影视画外音、艺术广角等栏目。
文集访问量: 7352 次
音乐列表
朱婧摘要:《唯有大海不悲伤》的人物谱系是现代中国文学“到世界去”的中国人形象,这些小说人物远游世界,叩问与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文学观,邱华栋不把小说仅仅理解为一种炫技和文字游戏,而是与生命成长休戚相关的日常生活——被小说改造和重...
岳雯摘要:本文在梳理地方性写作谱系的基础上,分析周恺的长篇小说《苔》的文本价值。作品在运用方言、民间风俗、仪轨等地方性知识塑造四川乐山一地的地方感的同时,建构了一种可以被“异乡人”所认识、理解的“地方生活”,寻绎一个地方的文化表情与性格。以讲述革...
李骞摘要:“非虚构小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因其违背了小说特有的审美元素。本文以约翰·霍洛韦尔的《非虚构小说的写作》、雪莉·艾利斯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马克·克雷默等编的《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
晏红摘要:作为一个文学概念的非虚构写作虽然与文学的虚构性创作表现出不一样的艺术特征,但在对美的追求上殊途同归,二者并不截然对立。基于此,将文学虚构与非虚构结合起来,立足于具体创作实践,从文学的真实性与真实的文学性两个层面入手,在参考相关论者的论述...
朱晓军摘要:非虚构叙事文学的历史远超小说。“非虚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非虚构不是一种文体,在美国高校开设非虚构写作的专业有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历史学、文学等。在非虚构写作上,西方主张采取参与式观察,其为社会学、人类...
摘?要:非虚构是包含文学、历史、新闻、电影、电视等文体话语体系里具有“非虚构”元素的文类集合。文学与影视非虚构最为典型的是报告文学和纪录片。纪录片呈现“非虚构”的两种不同创作理念:一是主张要有对于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二是与格里尔逊相对立的严格非...
刘潇萌摘要:格非小说生长和渗透出来的,不仅是博尔赫斯式的“小说的智慧”,还有博尔赫斯文本所不具有的、惟“中国经验”才能滋生出的话语情境和氤氲氛围,这些真正决定了格非的叙述体貌和风格的最终形成。两者在小说理念上最为接近之处,就是他们在叙述中对于时间...
于文秀马宇飞摘要:《望春风》是一部关于历史、故乡、记忆的长篇小说。格非在写作过程中突破了既有的历史叙事模式和故乡书写套路,呈现出别样的风范与情怀。在历史长河中书写个人日常生活不是为了解构宏大历史,而是要重返时间的河流,为个体生命存在找到一种确定感...
姚晓雷张清媛摘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式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逐渐进入了以实用化、物质化、市场化、世俗化为主导倾向的商品社会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许多人文知识精英由对这种现象的无能为力转向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乃至对精英知识分子历史和信...
项静摘要:本文以格非创作中三个重要写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从先锋刺破时代主流的精髓到智性叙事,及至江南时空体的出现,本质上是格非启动自身的各种文化资源,去改造1980年代先锋小说的表现方式和装置。江南时空体糅合一般现实主义、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传统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