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1878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蓝欧
  • 爱农
  • 李椿
  • 香灵儿
  • 胡谈
  • DiWan

摘要:美术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规律而体系的创作方法。艺术家可以从创作主题、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这些方面选择和调整自己的创作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创作方法形式也经历了一代代更迭变幻,但不管怎么变,都要符合“艺术”这一基本内核。关...

浏览全文 阅读(31141)

摘要:中国画历来注重意境的营造,而画面中所体现的意境可称为“诗意”,诗情与画意在中国传统的美术理论中往往是两相并举,是如水如鱼的关系,共同构成审美鉴赏的最高标准。传统的中国绘画自产生就与传统诗词结缘,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交融。诗歌透露画象,画象蕴含...

浏览全文 阅读(31139)
破坏还是培育 2023-11-09 08:48

摘要: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对作为现代化内在主题之现代性的核心思想基点——理性的反思具有其现实必要性。本文从现代性的多重面相中选取人性的分裂与融合、传统与现代、行动与幸福三个面相,通过对泰戈尔人格论与启蒙理性之间的比较,揭...

浏览全文 阅读(31024)

摘要:晋商狭义上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大商帮,山西梆子是山西特有的地方戏曲。以晋商与山西梆子的互动关系及戏曲内部的动因为研究对象,以共生互动为视角,从戏曲自身规律作用以及晋商与山西梆子的相互作用入手,探讨山西梆子繁荣的表现及其背后的经济与文化动因。山西...

浏览全文 阅读(31086)
论狐的正邪二重性 2023-11-09 08:48

摘要:“狐”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内涵,远古时期代表部落图腾信仰,在属性上倾向于崇高祥瑞。从大禹涂山氏神话开始,狐具有了婚姻与繁衍的正向象征意义;屈原的《天问》中,其又成为“历事三夫”的负面形象。之后狐逐渐分化为正义忠贞和邪恶淫溺两种形象,这种正邪二...

浏览全文 阅读(31094)

摘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山水是中国人骨子里一道独特的精神文化景观。中国的山水画天然地蕴含着一种中国人特有的哲理认知和精神气质。生态审美意识体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审美意识为山水...

浏览全文 阅读(31112)

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莎士比亚名剧,其文本具有典型的狂欢化色彩。本文在巴赫金提出的狂欢化理论的观照下,尝试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狂欢化意象进行多重解读。笔者主要基于剧中的筵席形象、死亡-诞生意象、人物对白语言中的物质-下部意象及褒贬结合现...

浏览全文 阅读(31092)

摘要: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从语言习得和教学启示到语言对比、文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正逐渐被人们熟知。在语言学习、使用、比较中关注包括原型范畴理论、隐喻理论、图示理论、识解理论、象似性理论等认知语言学理论能探求现象...

浏览全文 阅读(31058)

摘要:2018年6月,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将散文《打碗碗花》中所使用的“外婆”一词悉数改为“姥姥”。因涉及网络时代普通话对迅猛发展的方言词的规范这一热点问题,此事件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外婆”和“姥姥”表达的均是“母亲的母亲(外祖母)”之意...

浏览全文 阅读(31036)

摘要: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出发,对叶圣陶散文作品《我坐了木船》的张培基版英译文进行赏析。笔者在翻译目的论以及该理论的三大原则指导下,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深入剖析与探究,从四个方面对译文进行了分析,包括连贯性原则下的归化、忠实性原则下的增译、目的原则下的...

浏览全文 阅读(3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