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1890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菊下香
  • 爱农
  • 沂河渔翁
  • 香灵儿
  • 蕙芯
  • 吝永发

摘要:《呼啸山庄》中的“书籍”意象贯穿始终,全书中总共出现两类书籍,分别是道德书籍《圣经》与知识书籍。通过道德类书籍,反映出人物的精神状态与宗教存在的社会现状;通过知识类书籍,展现文明带来的利弊影响;此外,书籍在起暗示作用、推进情节时,呈现出文明...

浏览全文 阅读(30675)

摘要:伦理身份的迷失会造成伦理关系混乱,形成伦理困境,由此对人的精神与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千只鹤》中主人公菊治的精神虚无是根植于其伦理身份的迷失的。在主人公放纵这种自我伦理身份迷失的同时,作家也对伦理进行着复杂探索,除了表征出来的滞后性,还包含着...

浏览全文 阅读(30698)

摘要:娜塔莎作为《战争与和平》中的女主角,经历了由跳脱飞扬的诗意少女转变为平庸黯淡家庭主妇的人生历程。有别于将其高度理想化的男权主义视角与认为其乃男权文化渐进阉割产物的传统女性主义视角,本文提出“断裂说”,从作为娜塔莎“自为存在”三重表征的歌舞意...

浏览全文 阅读(30742)

摘要:小说《最慢的是活着》以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主人公与祖母互为镜像的人生。小说在一系列冲突、对照中,思考着女性成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具有深刻的文学史意义和社会意义。关键词:乔叶《最慢的是活着》女性成长老龄化生命传承诗人雷平阳曾...

浏览全文 阅读(30726)

摘要:一直以来,苍凉都是张爱玲研究中不可忽略的艺术内蕴,而这又与张爱玲独到的叙事诗学有关。本文首先分析苍凉在张爱玲作品中的呈现方式;进而通过返观与留白两种张爱玲常用的叙事技法,分析张爱玲小说苍凉感的达成方式;最后指出,留白与返观二者,共同让苍凉走...

浏览全文 阅读(30730)

摘要:《判断力批判》中所讨论的审美判断是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不涉及任何利害计较,必然要求对一切人都有效,是一种主观的普遍性。本文主要论述刘禹锡《秋词》其一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其具有“共同感受力”,加上诗歌本身带有可以让其自持的内在视像等因素,在诗...

浏览全文 阅读(30715)

摘要:宋传奇《远烟记》记述戴敷、王氏夫妻生离死聚之事,本事取自唐代南卓《烟中怨解》和沈亚之《湘中怨解》。《远烟记》在延续基本情节、意象的同时展现了传奇的民间化倾向;其中文人情趣和诗情画意的减少、怪奇因素的增多,折射出唐以后传奇创作环境和观念的转变...

浏览全文 阅读(30689)

摘要:诸葛亮北伐前上表刘禅,其中举荐将军向宠可以“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并点明了原因,即“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得到刘备认可并深得众望。虽然史料中关于向宠的记载简略,亦未见其搴旗取将之例,但结合当时政治局势和诸葛亮用人标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除上文...

浏览全文 阅读(30684)

顾瑞雪文杰摘要:《論语》中有多达四十一章节记录了孔子与子路密切的师生互动、琐碎的日常细节、激烈的思想碰撞的内容,从中反映出子路的性格特征以及孔子与子路的相处模式。个性刚猛的子路时时以“勇”保护着孔子,“勇”让子路成为孔门中最特别的学生;而孔子则更...

浏览全文 阅读(30731)

摘要:新媒体艺术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独特的审美特征,给现代艺术带来了深刻的观念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体验。而呈现在新媒体艺术中的现代性焦虑作为时代命题,既是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者与审美接受主体所面临的存在性状态,也是现代艺术审美的新风尚。本文从现代性...

浏览全文 阅读(3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