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评论版
《名作欣赏·评论版》是对于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从联系中找到一个历史的契合点,进行介绍。如果是作品的欣赏偏向于从点出发来看历史,如果是人物的介绍偏向于通过人物和历史的结合来判断结构以及特点。
文集访问量: 11930 次
音乐列表
推介语为了让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绍兴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绍兴文理学院先后成立了王阳明研究中心、全国大学生王阳明研究论坛联盟和阳明剧社。在“研创并举、知行合一”的阳明文化实践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创排了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另一方面举办了“走近...
摘要:真善美作为人类追求的崇高美好的价值观,在郭文斌的小说中处处呈现。本篇论文由三部分构成,通过分析《开花的芽》中主人公牧牧的形象以及童心视角的运用,论证郭文斌小说中“真”的精神;回憶“我”与童年小伙伴杏花的交往,挖掘郭文斌小说中“善”的精神;《...
吴建新尤丽霞摘要:复沓是《诗经》典型的表现手法,它的定型,从结构形式方面确立了《诗经》的基本表现形态。考察《诗经》文本,复沓至少导致了两个维度的变化:一是通过重章迭唱,使原本平淡的叙说变成了深情咏叹,整体上强化了诗歌文本的抒情倾向;二是局部推动了...
摘要:《十二楼》《无声戏》是戏曲创作大家李渔的两本短篇白话小说集,成书于明末清初,其中出现了多次男女之间“相思病”的描写。对于这一现象的解析与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厘清其小说的情节结构,还能够更加深入把握李渔的戏曲理论和创作思路。明末清初白话短篇小...
摘要:相思是古代文学历久弥新的主题,男女双方相爱却无法相见,这一情感从先秦至明清不断被书写至文学作品中,从四言诗到五七言再到明清小说,随着篇幅的增长,相思的描写也逐步细致与生动。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至鼎盛,白话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二拍”中书写...
摘要:李渔是明清戏曲史上一位大家,不仅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戏曲作品,更撰写了戏曲理论书籍。其小说的创作实际上遵从了戏曲的理论,“立主脑”“剪头绪”等理念纯熟地运用到了小说中。《十二楼》《无声戏》中出现了多次“相思病”情节,这不仅反映出时代的思潮,...
摘要:延安文学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文学与政治上均取得成功,深刻反映了文学与政治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延安时期文学与政治相结合的典型范本,在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今天我们思考文学的思想政治...
李晓滢罗俊敏摘要:《耶稣撒冷》是莫桑比克双料桂冠作家米亚·科托入围2015年布克文学奖的敲门砖。小说聚焦生死秩序的跨越和生死命运的跨越,呈现其象征交换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科托不仅揭露了生死异化背后的权力运作本质,更是凭借书写生死命运,挖掘人物的身...
李强张丽锋摘要:老区高校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上先天地具有其他高校所没有的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优秀的红色文化能够有利于解决当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出现的诸如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校园文化娱乐化、红色文化宣传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发展红色文化的路径则需要各高...
张睿韩翔摘要:陆文夫的《美食家》本意是为了嘲讽一个好吃懒做者,不曾想该作品倒成了传播饮食文化的佳篇,掀起的美食文化热潮竟然席卷全国。透过文本我们可以发现,作家强调了饮食饱肚乃生存第一需要的至理名言;而饮食的快感与美感则是生存的追求与享受,将美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