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评论版
《名作欣赏·评论版》是对于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从联系中找到一个历史的契合点,进行介绍。如果是作品的欣赏偏向于从点出发来看历史,如果是人物的介绍偏向于通过人物和历史的结合来判断结构以及特点。
文集访问量: 11853 次
音乐列表
段森旺摘要:木心的散文《童年随之而去》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都是一场“启蒙运动”。作品首先展现了童真与成人世界的对抗与胜利,随着代表童真执念的“夗”的丢失,作者完成了这场告别童真的启蒙仪式。童真自己在时间的驾驭上,完成一场了自我的“启蒙”。关...
黄希摘要:木心的小说中弥漫着浓厚的故乡情结,如《夏明珠》中描绘的江南水乡、饮食文化和丧葬习俗都带有明显的乌镇特色。木心笔下的乌镇是具象的、庄重的、质朴的,寄托着他对家乡深深的牵挂和担忧。关键词:乌镇情结木心《夏明珠》木心这位“墙外开花”的作家在中...
王志钊陈美如潘昱颖摘要:木心的为人及其作品同其故里乌镇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情节曲折丰富的戏剧激发了木心内心潜在的表演欲,从而转化为了其创作冲动;特定时代背景下西学东渐的乌镇保证了木心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并赋,予了他世界性的眼光;江南水乡的漂泊基因在木...
王静摘要: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思妇形象的发展变化来揭示不同时代的思妇形象。《诗经》中的思妇质朴无华,于是《诗经》中女性多为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而《古诗十九首》却与《诗经》大不相同,士子游宦、经商,使得闺阁女子哀怨不已,于是《古诗十九首》中,女性形象...
邓春玲摘要: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桑林被赋予艳情的社会内涵。《诗经》中桑女的形象美丽多情,而且能邂逅风流倜傥的男子,诗中桑林、女性、男女恋情搭配形成《诗经》中桑女的爱情模式,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符号,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关键词:《...
黄意明摘要:《诗经》“诗言志”的传统及其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国风》中的一些篇章,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至今影响着我们。今天我们重读这些诗篇,不仅会对历代文人的评论默会于心,也当可读出一些新的感觉。此文试以《邶风·...
陈霞摘要:提起伪满洲国文学,穆儒丐是不能不被提及的作家。他是中国最早用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先驱者”,同时他也是伪满洲国文坛建设的关键人物。穆儒丐担任《盛京时报·神皋杂俎》编辑以来,发表、出版了大量的白话小说,在当时社...
闫岑摘要:明清小说中的婚恋契约按照结约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婚前契约和婚后契约两大类,婚后契约篇目不多,婚前契约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间婚恋契约,另一类是人神间契约。在明清通俗小说中,人间契约的文本数量远多于人神间契约,也更为复杂多变。其结约因由丰...
李晓頔摘要:北京孔庙内现存198通进士题名碑,上面刻录了元明清三代进士的姓名、籍贯和甲次,是研究科举制度重要历史文物。追溯“进士题名”的制度,它起源于唐朝,发展于宋朝,完备于金元,兴盛于明清,可以说“进士题名碑”的发展见证了科举制度的兴衰,堪称是...
王茜摘要:《公无渡河》是李白暮年诗作,诗人从远古神话、乐府古题及本事中攫取有益部分,找到古与今的契合点,以自然灾难比喻安禄山叛变,以“治河”喻“平叛”,以“渡河”喻经历政治风波,诚为独创,且思存高远、绍接风雅、意味深永,堪为经典之作。关键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