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评论版
《名作欣赏·评论版》是对于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从联系中找到一个历史的契合点,进行介绍。如果是作品的欣赏偏向于从点出发来看历史,如果是人物的介绍偏向于通过人物和历史的结合来判断结构以及特点。
文集访问量: 11864 次
音乐列表
摘要:戏剧是一门具有可读性和可表演性的综合艺术,具有“国剧”之称的京剧更是承载了厚重的华夏文明。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京剧的翻译也逐渐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实现弘扬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目标。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主张翻译目的决定...
梁韶萍薛雅元摘要:当前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大环境缺失,阅读动机不足,大学生的人文阅读量日益锐减已然成为这个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学生阅读问卷调查以及图书馆2020年度阅读报告的分析,了解到人文阅读存在的问题之后,借助...
摘要:在20世纪中国的都市文明和现代性萌芽的过程中,时间观念的改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传统中国的时间观相比,西方历法在时间周期的划分和时间演进的方式上表现得截然不同。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西历和月份牌借由大众出版业的推广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摘要: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谚语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状况。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考察日语中与性别相关的谚语,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性别歧视现象。性别歧视分为女性歧视和男性歧视,对比谚语中反映出的男性歧视和女性歧视,能够发现古代日本女...
摘要:副文本是译文的延伸和补充,多维度展示了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对文化的取舍、对形象的构建,有助于译文在目标语读者中的传播和接收。宇文所安《晚唐诗》中丰富的副文本元素揭示了译者的个性化印记,具体体现在:诗学观、文化价值观和翻译观。关键词:副文本晚唐...
摘要:俞樾为清末的朴学大师,其在所著的《群经评议·孟子》中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申”字为约束之义。笔者广罗典籍,列举各家《孟子》之注及“申”之古意,重新对“申”字进行考据辨析。关键词:“申”《孟子》之注约束反复一、引言朴学,又称考据学或考证学。...
摘要:多多归国前的诗歌中充斥着大量对女性的想象和描绘,这些想象随着创作年代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通过梳理不同时期多多对女性的想象和建构,可以窥见多多归国前不同创作时期的特点及其成因。关键词:多多女性想象创作特点一、陌生化的女性——白洋淀时期20...
摘要:张力是一首好诗的必然属性,张力的表现形态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各异。本文试举几种表现张力的艺术技巧,结合中外文学中充满内在张力的诗歌,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探讨丁尼生《泪水,无端地流》中所蕴含的张力及其表达效果,使读者从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中感...
摘要:自传体小说《西线无战事》中的德国青年长期处于生存与毁灭的伦理困境中,其命运悲剧性在于无论他们在苟且的生存和壮丽的毁灭二者中做出怎样的伦理选择,结局都是悲惨的,都将留下永不愈合的战争创伤。文章认为,作者通过刻画“一战”中德国青年所面临的伦理困...
摘要: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是端木蕻良二十一岁时的作品,主要讲述了草原地主丁家几代人的兴衰轨迹以及同一时期科尔沁地区的风云激变。相较于同一时期其他描写封建大家族生活和阶级矛盾的作品,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从多角度、多层面深刻细致地刻画了东北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