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04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岚若西谷
  • 孤树
  • 芳踪
  • 重阳木
  • 李椿
  • 南山2020

吴娱玉1997年,汪晖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学界激起轩然大波。此文对1990年代中国社会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评述,它的亮点,也是其后聚讼纷纭的焦点在于:汪晖一反“新启蒙”运动对共和国以来思想状况所形成的共识,独辟蹊径...

浏览全文 阅读(21730)

刘康“西方理论”广义上指的是近四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进入中国的西方思想观念,狭义是指西方的20世纪以来的文艺理论,也是本文关注的话题。西方进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观念五花八门,立场与价值取向多元。但就文化领域而言,西方理论在中国产生最多影响...

浏览全文 阅读(21721)

张云鹏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对凡·高画作《农鞋》作了某种程度上的现象学阐释。这种阐释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批评和争论。为了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的这种阐释,就有必要回顾作出这种阐释的理论语境。其大语境就...

浏览全文 阅读(21751)

汪正龙20世纪30年代中期,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批评了传统上关于艺术物性的三种规定方式:特性的载体、感觉多样性的统一体、具有形式的质料,认为这三种规定都不能把握物之物性,或者说物之物因素。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表达了他的艺术存在论。此后,艺...

浏览全文 阅读(21705)

苏宏斌印象派绘画乃是现代艺术的开端,这在艺术史上是一个被公认的事实。不过迄今为止,对这一事实的解释主要仍局限于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的层面,比如强调印象派抛弃了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法和明暗对比造型法,从室内走向户外,从关注线条和轮廓走向关注色彩和光线等等...

浏览全文 阅读(21724)

黄静枫导言古代戏曲理论三大体系,即“曲学体系”“叙事理论体系”“剧学体系”中存在大量反复讨论或阐释的议题。它们涉及戏曲家、戏曲作品、演出形态、历史原因等诸多方面。古代戏曲理论者或批评家从戏曲史中寻找焦点、开展论争、形成议题。而部分在文坛具有影响力...

浏览全文 阅读(21739)
“现代戏曲”辨正 2023-11-09 08:48

李伟戏曲是我国民族、本土、传统戏剧的通称。随着中国进入现代社会,戏曲也开始了现代转型。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演变,“现代戏曲”已经蔚为大观,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戏曲”研究的升温,有关的一些理论问题也就成为我们应该加以关注的...

浏览全文 阅读(21783)

孙惠柱一、“净化”与“陶冶”近年来不少有关戏剧的讨论涉及一些基本概念,这些词多半是翻译过来的,有的还经过了同一语言但不同社会的中介;语境不同词意常会发生扭曲,无论是直译其名还是重新命名,都需要厘清多重的语境,否则会造成困扰,误导学生。例如thea...

浏览全文 阅读(21721)

吴晟方东树(1772年—1851年),原名巩至,字植之,别号副墨子,自号仪卫老人,人称仪卫先生。安徽桐城人。仕进三十五年,却始终考场失利,以诸生终老,以馆课讲学维生。其门人苏惇元撰《仪卫方先生传》,谓方东树“历主庐州、亳州,宿松廉州、韶州等处书院...

浏览全文 阅读(21734)

杨宁宁引言“理语”入诗是古典诗论中的一个大问题,其源也久,其流也广,其影响也深。在抒情诗之外,言理之诗自成一个传统,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笼统地说,唐诗与宋诗的差异,其实就是抒情诗与说理诗的区别。但另一方面,诗歌中的“理语”又比较复杂,它既与...

浏览全文 阅读(2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