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19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孟冰
  • 蓝欧
  • pchenf
  • 牧雪吹箫
  • 梦乡醉哉
  • 李椿

◆张立群世纪初十年中国新诗的国家主题①◆张立群所谓“世纪初十年中国新诗的国家主题”,就研究的角度,主要是对世纪初十年来中国新诗创作中的国家题材、意象等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从而为不同时期新诗的国家主题研究提供参照的个案。鉴于“国家主题”在以往中国新诗...

浏览全文 阅读(25839)
何谓“新世纪诗歌” 2023-11-09 08:48

◆张德明何谓“新世纪诗歌”◆张德明照理说,“诗歌“作为四大文学体式之一,原本是属于“文学”这个集合名词统摄的对象,“新世纪诗歌”的话语内蕴,也就理所应当地融含在“新世纪文学”的理论表述之中。因此,当我们谈论“新世纪诗歌”时,倘若从“新世纪文学”的...

浏览全文 阅读(25880)
主持人语 2023-11-09 08:48

◆吴投文主持人语◆吴投文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诗发展包含的复杂性进一步展现出来,新诗的合法性似乎仍然受到广泛的质疑。一方面,在新世纪的复杂文化情境中,诗歌的边缘化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不时有人跳出来指责新诗正在走向消亡,另一方面似乎又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

浏览全文 阅读(25846)

◆程天舒民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话语特点——以吴宓《文学与人生》为例◆程天舒在民国知识分子中,吴宓因其执著的保守主义文化立场与浪漫的情性,在后世的高头讲章与野史杂谈中皆是引人注目的“话题人物”,对其评价也往往截然两分,就像早期文学史话语对激进与保守者...

浏览全文 阅读(25734)

◆刘婉明民国文坛的“现代”风景——以施蛰存《现代》杂志的编辑为例◆刘婉明由施蛰存、戴望舒、穆时英、刘呐鸥、杜衡等人组成的“上海现代派”为1930年代的民国文坛提供了独特的“现代”元素,本文将以施蛰存为例,解析施蛰存是如何通过运作《现代》杂志,在上...

浏览全文 阅读(25657)

◆李璐民国文学的善“女子”◆李璐废名是民国时期极具个性的作家,他在创作领域的诸种尝试对今天的文学有很多启示。选择这一题目,是因为废名的作品中,女子形象及其行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她们既是废名作品的主要人物,又是寄托了废名的审美理想、体现出废名审美...

浏览全文 阅读(25599)

◆沈卫威民国文学白话文时代的到来◆沈卫威在以往对民国时期的文学进行史的整合研究过程中,因政治因素的作用,先后出现了整体表达上概念的变异:从“新文学”到“现代文学”。在这样的学术视野里,大量的古体诗词和通俗小说,通常被搁置在“史”的框外。随着时间的...

浏览全文 阅读(25545)
主持人语 2023-11-09 08:48

◆沈卫威主持人语◆沈卫威因为在南京读书、执教的缘故,对“民国”的感受,就多了一份回味式的体验。在我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受“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几位师友的影响,我特别关注文学的“语境”。因此,这二十多年的读书、执教过程中,在数以万计的民国报刊里,我有...

浏览全文 阅读(25480)

◆张炯李清霞关于文学史的研究和编写问题——张炯先生访谈录◆张炯李清霞问:张老师,您从上世纪50年代就参加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对我国这方面工作至今的成绩,您如何看?答:是的,我在读大学时就参加了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同学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史》...

浏览全文 阅读(25413)

◆周航用一个简单的、似是而非的“口语化”概念来统摄于坚较为体系化的诗学主张,这只能是权宜之计。本文之所以仍然如此去做,一是因为在“盘峰论争”中,他被指认为“口语写作”(后被命名为“民间写作”)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二是他在第三代诗歌时期,确实开...

浏览全文 阅读(2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