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面向全国发行的文学类学术期刊。《新文学评论》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学者的喜爱。《新文学评论》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新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刘醒龙当代文学
文集访问量: 5189 次
音乐列表
◆于坚无论作为身体的人还是诗人,我都与中国传统的“诗人”这些高雅的属性相去甚远。一些读者来拜访我,发现我与他们根据我的作品臆测的那个“身材修长,头发修长,手指修长”的形象完全不同,并且憨实木讷,口齿不清,答非所问,很多人满怀狐疑而去。他们不大相信...
◆张志忠“天底下最心好的是女人”——胡玉音“芙蓉仙子”胡玉音当然是作品的中心人物。她的命运浮沉构成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以她为中心,或友或仇,或爱或憎,与她形成错综复杂的联系;从结构上讲,作为矛盾冲突中的一方的主要人物,她的命运推动情...
◆姚伦茅盾与姚雪垠同为“五四”以来第一、二两代的老作家。自1938年姚雪垠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发表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起,两人即结下了长达40年之久的师生之谊。姚雪垠在贺茅公81岁生日的诗中有这样两句:“少作虚邀贺监赏,暮琴幸获子期心。”...
◆廖四平“文革”叙事的艺术探求——论《将军吟》◆廖四平《将军吟》是莫应丰于1976年3月4日—6月26日冒死写于文家市、1979年9月改订于北京的一部长篇小说①。“第一卷”发表于1979年第3期《当代》上,全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②,...
◆肖敏新时期之初长篇小说中的“神鬼”叙事——重读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肖敏众所周知,长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历来是衡量一个时代的文化生产质量高下的重要尺度。新中国成立后,长篇小说的写作和出版被纳入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史诗写作范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王春林对一种小说观念与书写方式的检讨——重读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王春林回想起来,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是1982年的事情,距今恰好整整30年时间。尽管在时间长河中,30年不过一瞬,或许是因为世事变迁太大的缘故,现在说起1982年来,...
◆贺绍俊“拨乱反正”宏大叙事的大合唱——我看首届茅盾文学奖◆贺绍俊首届茅盾文学奖是1982年评选出来的。这是新时期文学刚刚起步的时期,对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高压政治磨砺的文学来说,仿佛是从寒冬刚刚转向春天,一切还处在万物复苏的阶段。当时有一个...
◆张志忠主持人语◆张志忠当初接受这个栏目的委托,做一期关于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重评专辑的主持人,并没有考虑太多。有一批人,以共同的心愿,以文会友,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一点有意义的工作,是基本的出发点。何况,如今的“重返”、“重评”、“重读”...
◆刘醒龙启蒙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华中师范大学的讲演◆刘醒龙曾经听到你们的老校友、我的一位朋友说,华中师范大学门口的人行天桥,是全世界最拥挤的人行天桥,她曾经用了二十分钟才从这头走到那头。(笑声)但是我今天感觉到,华师音乐厅是全世界最拥挤的音乐厅。...
◆黄坤尧《雪庐诗稿》①汇辑梁披云于1928至1988年六十年间的诗作,得诗四百余首,感时抚事,直抒胸臆,中外风光,琳琅满目。面对变幻莫测的世局,梁诗充分展现出归侨学人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几个不同的年代和侧面。然而,更重要的,是梁诗展现了20世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