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面向全国发行的文学类学术期刊。《新文学评论》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学者的喜爱。《新文学评论》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新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刘醒龙当代文学
文集访问量: 5225 次
音乐列表
◆罗义华符号、历史形态及其悖论——《圣天门口》新论◆罗义华当代文学经由60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经典性考量的文学史写作阶段。作为新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收获,《圣天门口》问世十年来,以其巨大的社会历史容量与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而备受关注,研究者众,研...
◆但红光“异乡人”意识与“亲情故乡”的营构——刘醒龙创作论◆但红光作家对世界的探询必然同时包含着对自我的探究,作家对自我的探究也必然涉及对世界的探询,二者互为彼此,难以分清。刘醒龙的作品大多以大别山区为故事发生地,总体可用“大别山之谜”来概括,其...
◆黄发有写作的“生长性”——刘醒龙小说读札◆黄发有在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期间,我曾经持续关注刘醒龙的小说写作,并专门在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做了几十页的阅读笔记。从1991年第7期《青年文学》的中篇小说《威风凛凛》,到《上海文学》1998年第1期的...
◆曾妍1985年与先锋文学的发生——以小说《冈底斯的诱惑》的发表为例◆曾妍1985年“是一个符号”,有“85新潮”之说,同时这一年也被称为文学艺术上的“方法年”,这些称号足以说明1985年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特别是“1985年的小说在多样...
◆凌孟华翟永明、陆忆敏与1985年女性诗歌的起飞◆凌孟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85年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三十年不长,三十年也不短,整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也不过30年!余生也晚,1985年还只是山里那所以“红石”为名的乡村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对文学和...
◆杨新友1985年民族诗歌的发表及传播策略——以《民族文学》刊登诗歌为例◆杨新友1985年,对于民族诗歌来说注定是平凡然而又非比寻常的一年。相较于文坛掀起的“方法年”讨论热潮、寻根文学、先锋文学风行正酣以及诗坛“北岛、舒婷的时代已经pass!”、...
◆邱食存1985:中国当代诗歌的后现代转向◆邱食存20世纪80年代初期,针对为“朦胧诗”辩护的“三个崛起”所引发的巨大争议搅动中国当代诗坛,“朦胧诗”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艺术变革逐渐为读者广为接受。出于对“十七年”诗歌以及“文革”诗歌那种政治代替...
◆吴福辉尹诗人间学术——吴福辉先生访谈录◆吴福辉尹诗尹诗:吴老师,您好!受《新文学评论》“新文学名家访谈”栏目的委托,能有机会跟您做一次访谈,非常荣幸。访谈栏目所请的都是像您这样的前辈杰出学者,想通过对您文学观、治学经验的采访,以使更多的青年学子...
◆桫椤沉默的闪电,或“70后”的有限性——论《耶路撒冷》◆桫椤新书《耶路撒冷》里夹着一张小书签,上印一句话:“上帝或许不在,但上帝的眼必定在。”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扯”,有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怪异。但谁又说它没有道理呢?将宗教归结为怪力乱神似...
◆张艳梅寻找世界的原点——徐则臣《耶路撒冷》关于存在的思索◆张艳梅《耶路撒冷》是近年来我读到的为数不多的好长篇之一。应该说,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长篇小说我读得越来越少了。读得少了,是因为值得读的不多,太浪费时间。虽然我对中国文学依然抱有热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