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面向全国发行的文学类学术期刊。《新文学评论》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学者的喜爱。《新文学评论》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新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刘醒龙当代文学
文集访问量: 5227 次
音乐列表
◆王燕子多元视野笔力纵横——《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评介◆王燕子“80后”文学从提出之日起,从“80后”的概念到这群作家的评论,争议一直不断。但是,毫不讳言,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必须向前看,“60后”、“70后”作家逐渐会淡出文坛,随之而至的主力军...
◆张雪原贺仲明此心安处是吾乡———刘醒龙散文创作论◆张雪原贺仲明刘醒龙是著名的小说家,创作了《凤凰琴》、《圣天门口》、《天行者》等影响深远的作品。在辛勤的小说创作之余,刘醒龙也偶尔进行散文创作。自1997年7月写下《高山仰止》开始,十几年间,他先...
◆雷登辉启蒙诉求与现实追问——罗伟章教育题材小说创作论◆雷登辉从2003年开始,罗伟章的名字便频繁出现在全国重要的文学刊物上。他的许多小说常常占据实力刊物头条,并多次被转载和收入各种选本,频繁获得诸如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和四川文学奖等重要奖...
◆肖楚楚雅俗间的惊世大戏—阿袁笔下的高校知识分子◆肖楚楚现代大学的建立与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学书写的内容与格局。大学不仅是传承学术文化的圣地,也是孕育变革力量的摇篮,还是各种社会思潮碰撞的前沿地带,大学因此常常成为社会人生的缩影,高校知识分子...
◆张清华王士强主持人语◆张清华王士强作为一位出生于1970年代前期的写作者,晴朗李寒大致属于不显山不露水的类型,诸种极端、激进的口号、宣言、姿态与他无关,他只是安静地进行着自己的诗歌写作。故而,他身上所附加的“符号意义”并不大,他的名声在“70后...
◆刘波在生活里求真,在思想中问道——晴朗李寒诗歌论◆刘波一晴朗李寒是一个富有常识感的诗人。他没有像一些玄学诗人那样热衷于“奇想”,立志要走向技艺的高处;他也无意于做一个口语诗人,毕竟,他在俄罗斯诗歌中吸取并传承到了普希金式的庄严与自由精神。很多人...
◆晴朗李寒我的不算诗观的“诗观”◆晴朗李寒中国的新诗走向成熟,还要走很长时间,不是我们想推进就推进,想提高就提高的。那些会议,那些活动,有多少与真正的诗歌有关呢?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歌将随着时间而进行自我淘洗,自我删节,自我更新。我们每个诗人,...
◆唐诗人侦破幽暗,策反道德——田耳小说论◆唐诗人引言众多论者将田耳解读为书写底层与苦难的作家,认为他是要写出从乡村到城市过渡时的人性变化。据田耳目前的小说来看,确实有很多篇幅呈现了这样的叙事特征和精神面貌。可是,我们也注意到,田耳在一些访谈中曾经...
◆刘秀丽小说的轻逸之美——田耳小说简评◆刘秀丽田耳的小说,大抵都是讲述平民的故事。这其中,类似哑女小于、看门人老苏、无业游民钢渣、妓女小兰、“铲子”丁小宋、“容光焕发”洪照玉这些人,都来自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因着身有残疾、经济贫穷或者行业特殊而受到...
◆张元珂任相梅自在言说,多语合旋——田耳小说论◆张元珂任相梅引言田耳出生在湘西凤凰县,虽与沈从文同籍,但也仅是地缘上的关联,两者实在不具有可比性。然而,如同提到湘西,必谈沈从文一样,若论及新世纪以来湖南小说创作,不谈或略谈田耳,那是要犯常识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