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75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孤树
  • chaunzi
  • 混沌虚空
  • 李椿
  • 林沐风
  • 骆雪
读藏札记三则* 2023-11-09 08:48

李小荣佛教大藏经虽为佛教文献之渊薮,然于中国古代文学之研究,它也是必备书目之一,既有助于作品辑佚,又有助于涉佛作家作品之文本解读。对此,笔者尝撰过一些短章札记,现补缀三则如下,不当之处,谨请方家正之。一庾信《咏鸟》(拟)庾信(513—581)是南...

浏览全文 阅读(24471)

单正平舒志锋“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重要学说。其基本含义是,用非功利的美术教育取代宗教曾经具有的社会教育作用,达成一种新的国民教育,即经由音乐、美术的熏陶,培养具有国民精神、实利主义意识、先进世界观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国民。蔡先生的“以美...

浏览全文 阅读(24434)

2013年1月3日至5日,由南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南开大学文学院、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广东省中山市文联等单位承办的“买办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天津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香港、广东、上海、北京、天津...

浏览全文 阅读(24435)

近年来,文学文化领域的性别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了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南开大学文学院于2012年11月3日至4日在津主办了“性别视角与文学文化研究”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的中心议题围绕性别视角与文学文化研究的理论及实践展开。来自南开大学、北京师范...

浏览全文 阅读(24361)

徐宝余中华书局于2008年8月出版的许逸民先生所撰《徐陵集校笺》一书,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重辑、新校、新注本,洋洋四大册,实为古籍整理一大幸事,于六朝文学研究者尤为如此。徐陵集,旧有清吴兆宜《徐孝穆集笺注》六卷本,徐文炳为之作补,然亦时有阙失。如...

浏览全文 阅读(24375)

[韩]李贞玉母题表现了某一人类共同体的集体无意识,并常常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识。其重要特征是具有某种不变的、可以被人识别的结构形式或语言形式。“性别易装”作为这样的母题之一,在中国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中衍生出许多故事,“木兰代父从军”就是其中的...

浏览全文 阅读(24332)

许航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面对着内部的冲突和外敌的入侵,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此时的中国电影,处在一个经历初期发展后的繁荣阶段。一方面,电影技术的发展给观众带来了有声影片,编、导、演等技术都有了新的提高;另一方面,制片厂制度初步建立,经过激烈的竞...

浏览全文 阅读(24331)

卢玉卿一审美意义,即意象意义与意境意义是文学艺术的存在形式意象最早起源于言意关系问题,特别是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魏晋时期的玄学大师王弼在《易经略例·明象》中开篇就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

浏览全文 阅读(24316)

王小可王志耕在从事唐诗英译的西方译者中,活跃于20世纪初的英国外交官弗莱彻(WilliamJohnBainbriggeFletcher,1879—1933)是较为重要的一位。近年有学者指出,弗莱彻两本英汉对照的译著《英译唐诗选》(GemsofCh...

浏览全文 阅读(24334)

李金松对于唐诗和宋诗在艺术风貌上呈现出的差异,论者最喜欢引用缪钺先生所做的概括:“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缪钺先生以“丰”与“瘦”来概括唐诗和宋诗艺术风...

浏览全文 阅读(2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