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
《文学与文化》创刊于2010年,是以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为宗旨的中文学术刊物,由南开大学陈洪教授担任主编。现为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本刊秉承开发而严谨的学术品格,以深入研究古今中外文学为核心主旨,同时注重突出文学与文化的关联性。创刊后,刊物得到了诸多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海内外众多文学文化研究者不断赐稿,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所节录或转载,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文集访问量: 5735 次
音乐列表
吴刚乌钦也称“乌春”,是达斡尔族的一种说唱艺术,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斡尔族乌钦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口头传唱时期,如流传久远的英雄史诗《阿勒坦嘎乐布尔特》和《绰凯莫日根》。二是口头与书面互动时期。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借用满文...
王委艳“言语行为理论”是当今语用学和语言哲学的重要理论。1955年,由英美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奥斯汀提出,后经其门生约翰·塞尔等人的系统阐释与发展,这一思想被正式定名为“言语行为理论”,并被逐步引入文学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言即行”、...
曾斌一巫文化叙事:民族文学叙事的重要组成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中,有不少涉及巫术巫师等具有“巫”文化色彩的叙事文学文本,比如,沈从文的《神巫之爱》、《月下小景》、《凤子》,阿来的《空山》,叶梅的《撒忧的龙船河》,等等。以阿来的《天火》描绘了多吉烧山为例...
况周颐颐原著孙克强颐和希林颐点校整理一填词必须守律,此律字,作法律之律解,非律吕之律。二白石词有旁谱者,最十七阕。吾人填此十七调,可无庸守四声,有旁谱可据依也。其它无谱之调,无可据依,唯恪守四声庶几无误,舍此计无复之,此四声所以非守不可也。三沤尹...
胡可先唐代望族,京兆韦氏、杜氏最为显赫,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俗谚①[唐]杜甫《赠韦七赞善》诗:“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注:“俚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诗详注》卷二三,第2064~20...
李彦文新世纪以来,中国更深地卷入全球经济和文化竞争之中。一方面,中国必须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将现代化进行到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对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主性的追求也愈益迫切。处在这一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乡土文学,也必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这一时...
林幸谦郭淑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生平十分独特。她的一生短暂而漂泊,却创造出惊人的文学成就。她的悲剧命运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20世纪中国女性独立于社会的艰难处境,也印证了20世纪抗日战争大背景中个人与家国命运的唇齿相依。萧红逝世距今已68年,...
高恒文俞平伯与晚明小品的关系及其小品文创作,既是俞平伯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讨论他与周作人关系的重要论题,当以专题论之。俞平伯与晚明小品的关系,周作人对晚明小品的揄扬,均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迄今为止,就已有的学术成果而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
查洪德姚燧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家。近些年陆续有研究姚燧文章的论文发表,但对其文章成就和特色的认识,似乎还不到位。只有准确把握其文章特色,才能客观评价其文章的成就和价值。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三岁而孤,由...
李祥林“言语材料是民俗,无论究竟是在哪里发现的。”①[美]阿兰·邓迪斯:《民俗解析》,户晓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5页。一位民俗学家如是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定义为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他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