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
《文学与文化》创刊于2010年,是以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为宗旨的中文学术刊物,由南开大学陈洪教授担任主编。现为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本刊秉承开发而严谨的学术品格,以深入研究古今中外文学为核心主旨,同时注重突出文学与文化的关联性。创刊后,刊物得到了诸多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海内外众多文学文化研究者不断赐稿,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所节录或转载,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文集访问量: 5734 次
音乐列表
陈卫自由体白话诗成为中国新诗的肇始。至今近百年,现代诗歌走上了语言探索的不归之路。不管是否有人把新诗当成欧化诗还是口水诗,或是指责“现代诗不如古代诗”,只是,现代诗歌奇迹般地存在着,拥有一批知名诗人和读者喜爱的作品,写诗队伍至今相对稳定。那么,是...
孙学堂李梦阳擅长七古和五、七言律诗,风格虽有多种,而写得最多、最好的作品大都可见杜甫的影响。因为他的情感近于杜甫,并经常化用杜诗的字句和表现手法,所以“学少陵,实有过于求肖处”①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毅以“格调”论唐诗是明人留给清人的一宗古典诗学遗产,王士祯讲“神韵”和翁方纲论“肌理”,唐诗格调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但清代格调派的宗师是沈德潜,他论诗主格调,尚浑成;又宗盛唐,尊李、杜,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道学气很浓。在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宗旨和推崇...
华琳锋吟咏,是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诵读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方式,是作者创作、推敲诗词的重要手段,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作品的最佳途径。“五四”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吟咏之学一度凋零。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五四以来,人们喜欢用“摇头摆尾的”去形容那些迷恋古...
孙克强邓妙慈吟诵是中华传统的诗词文的唱读方法,它介于读与唱之间,是中国历代文人学子普遍采用的一种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吟诵之学,则是一门涉及文学、美学、语言学、音乐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种知识的边缘学科,很...
叶嘉莹我今天要跟大家谈的是吟诵。我们中国古典诗歌的吟诵传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已经断绝了,以致现在很多人听到吟诵的声音都觉得很奇怪。其实我教书六十多年,过去也从来不曾教过我的学生吟诵。我曾在台湾几个大学里教过诗选、词选和诗词习作,但从来没有在课堂上...
[小说与小说批评]唐代小说“文备众体”之研究——以赵彦卫的“文备众体”说及其指涉的相关议题为主康韵梅(1)《龙城录》是伪典小说罗韵宁(1)《狂人日记》重读札记——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李新宇(4)关于施耐庵籍贯“习称”及其他——与马成生先生商榷莫...
近年来,有关五四新文化“激进主义”、“全盘西化”、“割裂传统”等质疑之声,每每点燃争议,鲁迅亦裹挟其中:他所提供的精神特质是否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于当代中国?他的思想是否过于“偏狭”,其反传统的决绝是否需要反拨?凡此种种,涉及鲁迅研究乃至现代文...
20世纪以来的语言本体自觉,使从语言视角出发进行研究成为新诗的重要阐释途径之一。为深入总结新诗语言探索中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发掘被遮蔽的盲点,同时为当下诗歌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南开大学文学院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于2011年6月25日至6月27日在...
邹雅艳《利玛窦中国札记》①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中华书局,1983年,第3页。是由金尼阁在利玛窦意大利文日记手稿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记述了从1565年耶稣会进入澳门直至1610年利玛窦病逝期间天主教耶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