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862 次
音乐列表
白若凡2021年7月,由花城出版社发行的刘震云新作《一日三秋》登上文坛,这部被称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升级版”小说成为刘震云“一”字系列又一力作。《一日三秋》延续了刘震云“出走与返回延津”的叙事轨迹,以人物群像式的画卷展开叙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夏至一、向内反观或意识之“看”基于对中西哲学的细致体察,高尔泰认为:“西方哲学作为对神学的扬弃,主要是认识客观世界,致力于追求外在知识,语言是描述性的。中国哲学主要是反观自身,致力于通过内省的智慧,成就德性化的人格,语言是启示性的。”a在有心检视...
傅书华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时代,或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走向大时代的前所未有的时代。1990年代之后,从国外形势来说,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对立阵营之间的对峙结束;从国内形势来说,是市场经济从经济形态这一根本处变革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结构并相应性地引...
中外作家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书写,已渐成气候。就小说创作而言,早期有黄谷柳《干妈》(1938)、阿垅《南京血祭》(1939)、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1938)、张恨水《大江东去》(1943)、堀田善卫《时间》(1955)等作品值得关注。新时期以...
林森一、为什么是词典?为什么是马桥?《马桥词典》定稿于1996年1月,首发于《小说界》1996年2期,首个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于1996年9月出版。韩少功出生于1951年1月1日,也就是说,在他四十五岁的时候,还尚未发表过一部长篇小说,这在其同代作...
朱晓进文学翻译活动传达出的是中国和中国文化向世界敞开胸怀的重要信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文学翻译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特质,在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学译者在跨语言、跨文化研究方面独具的能...
王春林罗伟章的《谁在敲门》是一部在艺术形式设计方面多有用心的优秀长篇小说。通过对文本先后两次的认真阅读,我认为,借助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这些努力,罗伟章所首先试图展示出的,就是一幅当下时代乡村世界的浮世绘。一般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差不多总会有几个可以被...
刘牧宇将“第三代诗”指认为“‘朦胧诗之后的青年实验性诗潮”a的观念,由李振声提出后,在较长时间内成为学界的某种共识。而“第三代诗”在“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上“哗变”式的登台,同样被认为是对朦胧诗强有力的“反叛”,两个诗潮之间紧密的承接关系由此...
来颖燕打开《潮汐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与作者林棹拟下了一个虚构约定。小说在起首就开宗明义:“我是虚构之物。我不讲人物,因为我根本不是人。我有过许多名字,它们一一离我而去,足以凑成我的另一条尾巴。……我是虚构之物,是尚未定型的动物。”尽管在之后的故...
高翔1955年,张爱玲经由香港,途经日本,去往美国,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异国生活。同年12月,她去信一生挚友邝文美,在这封抵美的信中,她写到初入美国的印象:“廿二日到火奴鲁鲁,我上岸去随便走走,听说全城的精华都在Waikiki(威基基),我懒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