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852 次
音乐列表
秦振耀一、从“单纯列举”到清单的文本化、诗化诗歌文本中的幽默感是如何形成的?按照让-马克·穆拉(Jean-MarcMoura)在《幽默的比较诗学》(“Poétiquecomparéedel’humour”)中提出的观点,即使我们能概述出幽默的精神...
杨小滨胡续冬的诗学气质在中国当代诗人中是罕见的。在相当程度上,他也是被忽视的,远远没有与他同代的许多创作美学上不如他激进的诗歌同侪那样获得广泛的专业研究或公众讨论——或许,讨论相对简单直接一点的作品总是更为简便。这也就暗含了一个前提:胡续冬的写作...
秦振耀一、从“单纯列举”到清单的文本化、诗化诗歌文本中的幽默感是如何形成的?按照让-马克·穆拉(Jean-MarcMoura)在《幽默的比较诗学》(“Poétiquecomparéedel’humour”)中提出的观点,即使我们能概述出幽默的精神...
杨小滨胡续冬的诗学气质在中国当代诗人中是罕见的。在相当程度上,他也是被忽视的,远远没有与他同代的许多创作美学上不如他激进的诗歌同侪那样获得广泛的专业研究或公众讨论——或许,讨论相对简单直接一点的作品总是更为简便。这也就暗含了一个前提:胡续冬的写作...
魏雪慧整理本刊编辑部修改校订一九八〇年美国华人董鼎山发表《所谓“非虚构”小说》(《读书》1980年第4期),介绍非虚构文体在美国的来龙去脉,系中国大陆期刊第一次介绍“非虚构”概念。一九八六年南平、王晖发表论文《美国非虚构文学浪潮:背景与价值》(《...
雷磊创建“真实故事计划”之前,我在媒体部门工作,从文字创作到纪录片拍摄,顶多算是个文学边缘人。跨界来做和非虚构文学相关的事,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大学毕业,我进了《南方周末》做记者,写调查报道和特稿。那是2011年,传统媒体还在巅峰期,新闻现场可以...
李依蔓一个问题,写作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日常吗?在美国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发出“娱乐至死”的呼鸣至今的当下,可以想象一个“普通人”,而不是本就以写作作为创作方式或谋生职业的作家或文字工作者,把书写当作每日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就像吃饭、饮水、睡眠、...
丁茜菡一、需在实践层面具象考察的缘由“非虚构写作”的说法在中国大陆逐渐流行已有十多年的时间,新鲜与疑惑并存,人们发现其惊人的容纳度——“似乎什么都可以有,但不能有:虚构”,同时,对其的疑虑也较为凸出。更多人认识和接受“非虚构写作”的主要障碍,目前...
项静有研究者把中国近年来兴起的非虚构写作看作是散文写作的一部分,是散文写作的新变化,是给散文创作注入新的活力的一种写作方法。比如非虚构写作立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社会经验,是“散文突围”过程中的求新求变,是一种新的写作姿态和文学的求真实践。“...
袁凌我是一个长期的非虚构写作者,同时也一直写作非虚构类的小说,另外也涉足严格来说不属于非虚构领域的散文和诗歌。从个人的写作经历出发,对于国内非虚构写作的源流、现状和前景,非虚构与虚构的关系,非虚构对于文学的意义,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思考。一、我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