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85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孤独玫瑰
  • 易梦
  • 断翼孤蝉
  • 一半春风
  • 湛蓝需要鱼
  • 林沐风
梁庄的空荡荡的家 2023-11-09 08:48

梁鸿2013年秋天,写《艰难的重返》时,我是在美国杜克大学的图书馆里。至今仍记得图书馆对面那个孤悬又绝美的教堂塔尖,每写几行字,我就忍不住抬头望向它。它当然一直在那里。塔尖直伸向天空,纤细、自在,又充满力量,塔身上的砖纹依稀可见,繁复华丽。大朵大...

浏览全文 阅读(34471)

魏雪慧整理本刊编辑部修改校订一九八〇年美国华人董鼎山发表《所谓“非虚构”小说》(《读书》1980年第4期),介绍非虚构文体在美国的来龙去脉,系中国大陆期刊第一次介绍“非虚构”概念。一九八六年南平、王晖发表论文《美国非虚构文学浪潮:背景与价值》(《...

浏览全文 阅读(34528)

雷磊创建“真实故事计划”之前,我在媒体部门工作,从文字创作到纪录片拍摄,顶多算是个文学边缘人。跨界来做和非虚构文学相关的事,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大学毕业,我进了《南方周末》做记者,写调查报道和特稿。那是2011年,传统媒体还在巅峰期,新闻现场可以...

浏览全文 阅读(34548)

李依蔓一个问题,写作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日常吗?在美国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发出“娱乐至死”的呼鸣至今的当下,可以想象一个“普通人”,而不是本就以写作作为创作方式或谋生职业的作家或文字工作者,把书写当作每日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就像吃饭、饮水、睡眠、...

浏览全文 阅读(34664)

丁茜菡一、需在实践层面具象考察的缘由“非虚构写作”的说法在中国大陆逐渐流行已有十多年的时间,新鲜与疑惑并存,人们发现其惊人的容纳度——“似乎什么都可以有,但不能有:虚构”,同时,对其的疑虑也较为凸出。更多人认识和接受“非虚构写作”的主要障碍,目前...

浏览全文 阅读(34803)

项静有研究者把中国近年来兴起的非虚构写作看作是散文写作的一部分,是散文写作的新变化,是给散文创作注入新的活力的一种写作方法。比如非虚构写作立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社会经验,是“散文突围”过程中的求新求变,是一种新的写作姿态和文学的求真实践。“...

浏览全文 阅读(34875)

袁凌我是一个长期的非虚构写作者,同时也一直写作非虚构类的小说,另外也涉足严格来说不属于非虚构领域的散文和诗歌。从个人的写作经历出发,对于国内非虚构写作的源流、现状和前景,非虚构与虚构的关系,非虚构对于文学的意义,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思考。一、我的非...

浏览全文 阅读(34973)
梁庄的空荡荡的家 2023-11-09 08:48

梁鸿2013年秋天,写《艰难的重返》时,我是在美国杜克大学的图书馆里。至今仍记得图书馆对面那个孤悬又绝美的教堂塔尖,每写几行字,我就忍不住抬头望向它。它当然一直在那里。塔尖直伸向天空,纤细、自在,又充满力量,塔身上的砖纹依稀可见,繁复华丽。大朵大...

浏览全文 阅读(35009)

武兆雨作为《风流图卷》的续篇,《不老》是叶弥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孔燕妮等“风流”人物在1978年的生活史和心灵史。它以一个年代的横断面,透射出生命个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命运浮沉。相对于《风流图卷》,《不老》显现出叶弥精神思考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浏览全文 阅读(35094)

马兵“金色河流”这个有些素朴的小说名字与几个耐人琢磨的章题“巨翅垂伏”“尺缩钟慢”“热寂对话录”“一物静,万物奔”“如涓如滔”形成鲜明的对照。“河流”的隐喻并不难解,小说第四部分也有点题的照应:“世事流动,大江大河小河小溪,每个人都是一条浑浊深潜...

浏览全文 阅读(3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