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921 次
音乐列表
徐兆淮不知是年迈眼疾的缘故,还是社会与文化变故的原因,近几年来,我很少阅读虚构体的小说了,我的阅读兴趣似乎已经渐渐地转向非虚构文本。而与此同时,我忽而发现,一些过去以写小说闻名的作家好像也有意放慢了写小说的速度,而逐渐转向了散文随笔体文本的创作。...
赵冬梅一有论者曾将“物”——以上海顾绣为原型的“天香园绣”,看作王安忆《天香》的中心,将“天香园绣”的历史,看作是沈从文后半生所投身其中的物质文化史的一支一脉,并以“一物之通,生机处处”,分析了“天香园绣”所连接起来的几个层次——由向上是艺术、向...
商昌宝1949后文化界最初发动的几次重大政治运动,例如批判《武训传》、批判《红楼梦研究》、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等,茅盾基本居于局外人、批判者的位置,所谓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生存于从来就是丛林社会的中国来说,这是基本的生存法则,也是通行的潜规则。...
窦金龙新世纪已走过十年,在乱象叠生的当下,中国当代的知名作家们似乎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历史,在一种巨大的历史求真冲动之下,纷纷祭出大部头作品,以试图“记录”历史、“书写”历史。然而进入历史的方式多种多样,文学评论家郜元宝在一篇文章中讲道:“中国作家太...
冯仰操自古以来记述人的文字太多了,甚至形成了固定的体裁,如姚鼐《古文辞类纂》列传状一类,章学诚《文史通义》列传记一类,林纾《春觉斋论文》列史传一类,所指相同,除主流的古文外,尚有笔记体,如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所列轶事类、历史琐闻类多是。至民国,...
王瑛在某种意义上,大概可以承认,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如艾布拉姆斯在谈论历史的时候指出,“知道‘我们过去是谁、是什么、在何处’之后,我们才能明白‘我们是谁、做什么、在何处’。”九十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来势汹汹、全球化浪潮席卷、社会阶层断裂、经济运作...
高旭作为一份“国家刊物”,《诗刊》从1957年创刊以来就与中国当代诗歌命运紧密相连,而分属中国作家协会的“政治”身份,又给这份刊物平添了一丝权威的意味。到1964年12月停刊以前,《诗刊》的八年是一度辉煌的年代。创刊号毛泽东诗词十八首的发表增加了...
吴情《白毛女》以歌剧的形式被铸造成延安文艺的经典,新中国成立之初被改编为电影后成为“十七年”文艺的杰出代表,六十年代改编为同名芭蕾舞剧又位居“样板戏”之列,这每一种不同的样式,同时承载着不同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情节内容等的阐释。在不断的修改与传...
邱慧君阿垅(1907-1967),文艺理论家、“七月派”诗人、军人。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作为“胡风集团”的骨干分子,在1980年后层出不穷的“胡风集团”相关材料中,对阿垅的研究较为单薄,且多作为胡风案件的附庸。在历史中“失声”,或与其狱中早逝...
吴俊关注中国现实的人已能强烈意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正面临制度瓶颈;有学者更尖锐指出,如果不能推进制度改革,中国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有可能就会演变为"中等收入危机"。近年间,国家领导人也在国内外多种场合明确发出了推进、深化改革的政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