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941 次
音乐列表
耿占春出于一种似乎有根据的现代知识分类惯习,人们一般性地把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来理解,这样做没有错,但无意中显然缩小了对诗的更具传统意义的理解,也限制了诗歌写作可能重新获取的意义。我希望能够将诗放在一种文化相关性中阐释其功能与价值,或许这是一些并不...
张遥毫无疑问,网络的出现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通讯方式和言说方式,而且是人类的整个世界和我们自己个人的生活本身。我们时刻都处在一个网络的世界之中,无论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1980年代,著名诗人北岛的“一字诗”——《生活》:网——广泛流传,而如今...
陆克寒双重存在:俗世与灵界贾平凹把他新近长篇小说《带灯》的故事地点,安设在名唤“樱镇”的地方,它是“秦岭里一个小盆地”,“辖管着几十个村寨,是个大镇”,“曾是秦岭里的三大驿站之一”,旧县志上记载——“接待过皇帝,也寄宿过历代的文人骚客,其中就有王...
韩松刚如果从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算起,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写作已经历时近百年。这一百年,从五四到新世纪,有革命成败的阵痛,有文化转型的失措,有价值颠覆的悲欢,个中滋味,想必“凄惨”二字亦不足以道尽。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存在的价值和意...
吴俊吴俊1《带灯》的出版再次让人感觉到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的一种巨大影响力。贾平凹提供的不仅是一种文学的数量指标,而主要是其中的质量和重量——他的小说在表现中国乡村、城镇的整体风貌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堪称中国当代的风俗史和全景画,《带灯》则凸...
岳雯汪曾祺的出现,对于“新时期”文坛而言,确实是个异数。尽管此前他已发表了《骑兵列传》①、《塞下人物记》②和《黄油烙饼》③三篇小说,但是他正式重新进入文坛却是以他在1980年第10期发表的短篇小说《受戒》为标志。此时的他已年届六旬,是一位老人,但...
王冬梅“文革”开始后,全国文艺组织及各类出版机构几近瘫痪,大量人员被下放到干校参加劳动改造。“到1966年底,全国出版的期刊种数,从‘文革’前1965年的790种,骤降到191种,1967年底又猛降到27种。到1969年,只剩下《红旗》、《新华月...
赵冬梅贾平凹经常会在他出版的长篇小说的“后记”中,剖析自己的创作过程,其中的困惑、感慨、关怀、情怀、心境、心得,这些“后记”既是我们一窥作者内心世界的窗口,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导读的作用,甚至成为论者解读小说正文的参照或依据,如《秦腔》中的“密实的...
袁昊1955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有论者称其为“20世纪中国的重大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从目前研究来看,对作为“政治事件”的胡风以及胡风“集团”的研究已不少,而对作为“精神事件”的研究却并不多。纵然目前研究呈现出“三个论域”,但本文试图从个...
商昌宝众所周知,“文革”的危害是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然而,就是在这样一场民族灾难和创伤后,在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在整个民族都在苦苦探究和求索时,中国的文化精英却集体性地选择忘却,留给历史以巨大遗憾。茅盾这个成长于五四的文化精英自然也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