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7101 次
音乐列表
当代新诗知识体系的构成,不是原始的、特殊的和实际的信息或材料的聚集,也并非全是深思熟虑的、处理过的或系统化的“知识”a,某种程度上是建构、生产乃至制造的结果,每一文学事件的出现都有可能撬动既有秩序,促使文学史家一再地做出修改或给出非翔实性的描述从...
申霞艳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刚刚出道的时候,李修文是小说家,70后风华正茂,没有人能料到“多年以后”。看看他的小说标题《滴泪痣》《捆绑上天堂》,凄美而浪漫的青春爱情氛围已经预先透露出来,今天回看颇为煽情,而煽情正是编剧最需要的。果真就听说他当编剧去了...
程德培这类记忆无疑有误,我无法说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已经逝去的年代,特别是我自己内心深处的细节。坦率说,我没有什么故事,可能只有细节。据说没有故事,是小说的大忌。我研究了很长时间,也说不清楚故事是什么。近几年来我自己的记忆力衰退,多数中学同学的...
王达敏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首发于《十月》2019年第1期,作者为其贴出的标签是“地震题材小说”,为纪念2008年汶川地震而作。动笔于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完稿于2018年国庆节。之所以酝酿十年才动笔,是因为他觉得面对这场突如其来而导致几万人丧命...
人大“文研班”,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的简称,于1959年9月21日举行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后历时5年,共举办3届,至1964年10月结束,培养学员约111人。在“文研班”开办期间,在周扬的建议下,中国人民大学在1963年9月到1964年10月...
阎连科一个当红的批评家写了部长篇小说,发表在中国最好的文学刊物上,这没有什么值得惊奇和喜悦,因为那个刊物经常发表无名作者的好作品。这也才是那个刊物的好。那部名为《民谣》的长篇,作品在没有定型前,已经片片断断地在一些朋友圈中流传与阅读。作者像一个热...
何同彬1在《云中记》的题记中,阿来特意“向莫扎特致敬”,并强调“写作这本书时,我心中总回响着《安魂曲》庄重而悲悯的吟唱”。这两段话同时醒目地出现在《云中记》图书的腰封上,而“安魂曲”也频繁被媒体作为宣传报道《云中记》的标题。阿来在后来的访谈、创作...
何平汶川大地震至今已逾十年。这十多年里,似乎从来不缺少诗人、小说家为它写下的文字,甚至在地震刚刚发生的那几天,铺天盖地的所谓“地震诗”因为毫无节制地抒情,且语言和修辞夸饰浮华,成为灾难过后的“次生灾害”。过去的这些年,也许我们一直在等待一部作品,...
熊辉彼得·汉德克(1942-,PeterHandke)是奥地利著名作家、编剧、导演,1942年出生于奥地利恩滕州格里芬的一个贫苦家庭。自1966年,他在“四七社”年会上发表攻击德语文学界的讲话,从而步入文坛并崭露头角算起,汉德克已发表诗集《德语诗...
阿来《扬子江评论》要组织关于《云中记》的讨论,丁帆兄要我也来参加。新书刚出的两三个月间,四处站台推销。每回都要向读者宣讲:题材、动机、意识等等,实在是谈得太多了。现在提笔,不知道还可以谈点什么。一部小说创作的过程,并不是每一处都想得清清楚楚,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