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08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孤树
  • 梦乡醉哉
  • 李椿
  • 南山2020
  • 混沌虚空
  • 宋家园

刘新锁近日,读到一篇题为《是时候提出网络文学的“中华性”了》的文章,此文围绕当前中国网络文学的“中华性”相关话题展开。该文作者认为,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网文世界正呈现出作者与读者共同成长、建设想象共同体、再造中华价值系统、确立国家民族认同的趋势...

浏览全文 阅读(24680)

1980年10月,《北京文艺》正式改名为《北京文学》,以焕然一新的面目出现在新时期的百花园中。为求得这一期改刊一炮打响,编辑部花了大半年的工夫,从上到下,团结一心,殚精竭虑,认真准备。就在这一期的稿件经过反复推敲终于编定、将要下厂付印的前夕,负责...

浏览全文 阅读(24702)

庞秀慧自2010年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以来,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自发书写对于家乡的感受,特别是2015年王磊光的《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春节回家到底看什么》和2016年黄灯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引爆了全社会对于乡村的集中讨论,很多自媒...

浏览全文 阅读(24696)

于勇成《十八岁出门远行》写于1986年,最初发表在1987年第1期的《北京文学》上。对于余华来讲,这篇小说意义重大,正如王德威所言“这篇小说预告了余华现象的到来。而余华自己在与杨绍斌的谈话中也曾直言:“我写出了《十八岁出门远行》,当时我很兴奋,发...

浏览全文 阅读(24667)

张遥从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来看,从思想文化视角对人对事进行评价已经成为了一种思考惯性。而把影视作品的生产、消费和评价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现象看待,亦是当代中国影视评论中的时代风尚。毫无疑问,从电影诞生之初,无论是其表现内容还是其传播过程,就具有明显的大...

浏览全文 阅读(24654)
空间的凝视与思索 2023-11-09 08:48

李德南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文学的书写在逐渐增多,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其中,对空间问题的关注,成为不少作家的共同兴趣。他们或是以空间作为书写城市文学的方法,或是在写作中凝视各种形式的空间,通过思索空间的意蕴来拓宽、拓深个人对城市、人生还有新文明等...

浏览全文 阅读(24594)

张闳在小说乃至整个文学的黄昏时分,批评家吴亮却推出了他的首部长篇小说,并命名为《朝霞》,这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讽喻。然而,这一讽喻性的事件并不只关涉小说及文学,从根本上说,它甚至是一个世代的精神征候。不管吴亮出于何种理由要来写这么一部小说,它的出现...

浏览全文 阅读(24512)
皆自混沌莫分明 2023-11-09 08:48

韩春燕人类无疑是一种局限性的存在,但人活在世上却总需要对事物进行明晰的判断:黑与白、是与非、好事与坏事、好人与坏人、美丽与丑陋、进步与落后……既然,人类的整个认知系统都是建立在这种局限性上的,那么这种判断就难免带有着先天的缺陷。正如《庄子·逍遥游...

浏览全文 阅读(24482)
时代的面影 2023-11-09 08:48

李松睿1993年12月,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杂志》(TheNewYorkTimesMagazine)选择了中国艺术家方力钧的油画《第二组No.2》(1992)作为封面,让作品中那个有着粉红色皮肤的光头男人立刻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而方力钧本人也由...

浏览全文 阅读(24464)
苍茫人生,谁主沉浮 2023-11-09 08:48

高红斧一、文章合为时而著2017年初,中国文坛两部反腐作品横空出世,观照时代、环境、人物的病症,回应激浊扬清的现实,振奋公平正义的舆论场,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周梅森同名小说改编)到处街谈巷议,收视率创近十年来电视剧之最;反腐纪...

浏览全文 阅读(2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