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08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孤树
  • 梦乡醉哉
  • 李椿
  • 南山2020
  • 混沌虚空
  • 宋家园

余凡一、“十九世纪创作方法”与文学经典化的主导标准新世纪以来,文学经典化问题的讨论是一个持续性的文学景观。顾彬的“垃圾说”是引发这一讨论的导火线之一。顾彬在《语言的重要性》中对其所持观点作了学理性阐释,主要涉及当代文学的语言和创作方法两个方面问题...

浏览全文 阅读(24870)
课堂内外的王安忆 2023-11-09 08:48

张怡微对我来说,要和王安忆老师发生文学对话很难。一方面,我认识她的时间不算短了,二零零五年我在复旦大学念本科的时候,她已经正式调入中文系。硕士阶段我进入“文学写作”专业以后,上过她两年的写作实践课,我负责整理课堂笔记。另一方面,我和她的交往又基本...

浏览全文 阅读(24834)

王振滔一周大新于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第一篇正式见刊的小说《前方来信》于1979年3月25日发表于《济南日报》,创作生涯由此开始,至今笔耕不辍。周大新的文学创作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第一个是体裁角度...

浏览全文 阅读(24845)

张屏瑾王安忆在2015年推出了长篇小说《匿名》,虽然她的小说题材一直在变,但《匿名》读起来仍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认为她讲出了十足的“大故事”①,也有人说在这样的小说中,作家已变成了上帝②。其实,《匿名》在王安忆的写作谱系中并不是全无来路,相反恰恰是...

浏览全文 阅读(24741)
现代何以成为可能 2023-11-09 08:48

杨澄宇一、现代的碎片当代中国诗坛时刻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源初的现代性何在?如果将视线拉长,这个问题常常会演变为:现代诗歌能否在中国传统中找到源头活水?第二十五届柔刚诗歌奖对诗人苏奇飞《猛虎》的授奖词中有:“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在以决裂为名的诗歌运动和...

浏览全文 阅读(24710)

韩亮一、引言如果说出版于1992年的《活着》以简练的叙事、锐利的笔锋、悲悯的目光呈现小人物为生存而挣扎时的鲜活灵动,以冷峻的力度從他们一生悲欢的视角展现历史的变迁,从而得到了批评界与读者持久而热烈的追捧的话,出版于新世纪的两部小说《兄弟》(特别是...

浏览全文 阅读(24721)
王安忆访谈 2023-11-09 08:48

王安忆?苏伟贞苏伟贞(以下简称苏):就从一本书说起吧,二○○六年九月,我俩参加香港浸会大学主办的“张爱玲逝世十周年研讨会”,比邻坐,你翻到一本书的扉页小学生写功课似好专心的钢笔字签名送我:“是我母亲的一本小书。”八月刚出版的《茹志鹃日记(1947...

浏览全文 阅读(24686)
曼衍卮谈 2023-11-09 08:48

傅元峰初读苏奇飞,容易因意象陈腐的气息产生迟疑,而不愿走得更远:从一首使用了“棋子”“空山”“经卷”“蔷薇花”等意象的诗里,能救出诗意吗?起死回生,这正是苏奇飞要去做的,他非常固执:《忆故人》两节,每一具象都是心象。在读经对弈的逸士生趣中,他尝试...

浏览全文 阅读(24689)

陈喆“意象”是用外在具体的物象表达作者内在抽象的心意,是“几千年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积淀在中国人心理深处的一种普遍的审美意识”a。严歌苓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中的意象设置也有着独到之处。目前的严歌苓小说研究已经注意到了小说中意象问题,探讨了空...

浏览全文 阅读(24688)
为窒息的天空持烛 2023-11-09 08:48

邹汉明一多多原名栗世征,一九五一年生于北京。他的写作,与北岛一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九七二年六月十九日,送友人去北京站回家路上我得句“窗户像眼睛一样张开了”,自此,我开始动笔,于一九七二年底拿出第一册诗集。a时隔三十多年,多多精确到连日期都...

浏览全文 阅读(2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