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7067 次
音乐列表
李伟长《奔月》开篇就是一起“事件”,用齐泽克的话来说,事件就是日常生活的意外a,是对日常的一种对抗。意外的车祸发生了,一个叫小六的女人失踪了。紧接着,又是一起“事件”,小六没死,她是主动失踪的,躲起来了。一个人看似“完美”地失踪了,这成了鲁敏这部...
阎连科中国的八卦阵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迷序布局。古代战争中利用八卦阵来布局两军对垒,如果对方无法破解八卦阵的迷势,战争就必然失败,兵不血刃。《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利用八卦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从而扭转了整个战略的局势。八卦阵中说的布局,多少相似于我...
初读刘震云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2017),以为这是一部新闻“植入式”的流行文本。其中不乏前几年社会上流传甚广、热度很高的新闻事件,诸如美女反腐、“微笑哥”、“表哥”,以及钓鱼执法,等等。这种植入新闻的做法让人想起几年前出版发表的余华的《第七天...
一、平原如果为“80后文学”寻找到一个标志性的成熟时刻,笔者以为是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收获》2015年第2期)的出现。长久以来,“80后文学”和其对应的“80后”一代相似,一直被囚禁在“自我”及其形塑的美学之中。如果说这种“自我”的美学在世...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能够直击读者心灵世界,令读者为之怦然心动为之颤栗不已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海外女作家严歌苓的《芳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4月版)。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异军崛起的一批海外作家中,严歌苓处于无可置疑的领军地位。近二十年来,严歌苓不仅是...
季进1940年代后期开始的“冷战”,一方面导致了中西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动态化和当下化,即突破了原来博物馆化的处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方式,越来越重视和强化文学与现实政治的关联。不仅文学如此,整个西方世界...
王金胜继《风过白榆》《冰血》《长势喜人》之后,刘庆又于2017年在作家出版社推出了他的长篇新作《唇典》。这是一部需要细腻体认和深切辨析的作品。它倾心关注以库雅拉山谷为居住地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世界,舒缓而低调地讲述了这一世界中普通人的生活故事,生命的...
陈晓明90年代以后,统一的审美规范只能潜在地起作用,当代文学不得不以个性化的探寻为突破的动力。进入21世纪,作家们在寻求个性化创作方面剑走偏锋,更注重经验的异质性,开掘出属于自己的区域。尽管现在看上去文坛呈现为松散的结构,既没有中心,也没有方向,...
吴雯雯女性形象在贾平凹的小说人物谱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青年女性则是他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群。在他这里,女性与美是一体的,“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不在名山大川,而是人,尤其是女人,女子是世上人间的大美”a。作家爱美,正因为如此,他用尽了身心去抒写女子。从“...
一有一天,也许是一个午后,我记不得是哪一时刻了,只记得当时阳光正好,明亮但不刺眼,安静又不寂寥,光线非常舒服,我又一次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每年给本科生上课,我都会再读一遍,像例行公事,也像朝圣。我看着格里高尔张着细腿四处躲藏,体会他的绝望、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