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7045 次
音乐列表
赵刚一、分断下的断不了1960-70年代的台湾,有几部好莱坞片子以“违反善良风俗”之类的理由被当局禁了,其中有一部叫做《午夜牛郎》(MidnightCowboy)。电影说的是一个从美国南方乡下跑到纽约来闯荡的牛仔,遭受重重打击的故事。这个乡巴佬青...
胡菁慧冯骥才自言:“我天性喜画,画在文先。”a1942年出生津门的冯骥才,从小热爱绘画,这一爱好如影随形伴随一生。自中学时代开始,传统中国画技法就深深地影响着冯骥才,并一度在其人生道路上扮演着维持生计的角色。画工出身的冯骥才,在习文之前曾从事了十...
霍艳“世代”在台湾是一个常被使用的概念,如“e世代”、“X世代”“Y世代”等等,用来指“同时期出生、生物年龄相同或相近、具有类似社会特征,或共同经验、参与某种历史经验的人群。”a萧阿勤认为,世代得以作为有效的分析概念,归功于卡尔·曼海姆的研究,论...
孙晓燕弋舟是西部小说家里的“新八骏”之一,除了《春秋误》是借用了历史题材的躯壳来书写,其他所有的小说都在言说书写着当下和现实的故事。像福斯特所说的那样,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总是在纠缠着,“进行着两败俱伤的战斗”a,弋舟小说世界的人物明显是和情节较着劲...
艾翔阎连科的争议性是广泛的,作家本人曾说:“在我的写作中,《日光流年》是争议最小的一部书,是好言偏多的一曲长调。”a此时包括《风雅颂》在内的几乎全部长篇代表作均已问世,各种批评和辩驳的声浪自然也席卷了《坚硬如水》,研究关注点往往集中于“革命的狂欢...
罗麒作为连通文学意义与外在世界的桥梁,现实主义诗歌可谓源远流长。但是,由于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因素的关系密切复杂,却滋生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吊诡的事实:更为依靠个人才华和精神个性的浪漫主义诗歌,反倒比现实主义诗歌更具有相对稳定的...
阎晶明张悦然名下有一个很重的标签:“80后”。无论是从年龄、出道时间还是创作成绩上,她都是这个概念里打头阵的一位。我一向对十年为一代际的写作划分保持警惕,因为它非常短视且并不能说明多少文学问题,说到底是一种话题、姿态的说法而非美学意义上的标识。可...
王东东作为新世纪初的一种文学现象,郑小琼已经急遽被符号化、平面化和标签化,然而是否还隐藏着一个不同的郑小琼的形象呢?这一方面取决于郑小琼个人写作的推进能在多大程度上突破或“溢出”当代文学批评尤其左翼批评的常规,另一方面也在于文学批评话语模式自身的...
林强近二三十年来,乘坐地铁已渐成为中国一二线城市市民常态化出行方式。随着都市化步伐的快速推进,更多二三线城市也将进入拥有地铁的城市名单中。都市交通系统的快速更替升级,似乎是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瓶颈的大趋势。然而,日夜穿梭在地铁中,市民们感知城市景观...
张永新1949年后的巴金一直颇受文艺界高层重视,他积极向新生政权靠拢,以真诚热烈的态度歌颂新中国。即使在“反右”运动中,他也未被打成右派。但是随着1958年“拔白旗”运动的兴起,巴金却成了“拔白旗”对象,他解放前的作品悉遭批判。这场“拔白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