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7046 次
音乐列表
阎连科讨论小说的叙述与结构,我们不妨尝试着从建筑说起。人类最早的建筑是只谈适用而不谈美学的。石窟、窑洞、草屋、坯房,这一切都是以人类的生存实用为目的,审美完全不在其中,一如今天的一些鸟巢,在哪个房檐下栖息,和那房子的建筑结构、造型好坏,一概没有关...
阎连科故事,可谓文学的元祖。当我们谈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细节、语言、叙述方式等等问题时,我们才发现,故事在文学中牢不可破的地位,如同从来没有被攻破的堡垒。除了时间对它的风蚀,使得其发生了岁月之变,余皆都还依旧的屹立和坚固。但是,这个经过了岁月之...
程小强作家从维熙于1953至1957年间,创作了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和散文,这些作品主要收录在散文小说集《七月雨》和小说集《曙光升起的早晨》。凭借这些数量和质量均有限的创作,从维熙始列于“荷花淀派”队伍中。在当前的文学史叙述中,从维熙的“荷花淀派”...
张颖市面所见的历史名人传记主要有三类:一类着重传主思想、成就的梳理评价,学术味浓厚;一类则充斥着吸睛的八卦传闻,有很强的市场企图;还有一种传记的写法则试图兼顾史料性与趣味性——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也正是这类传记。陈歆耕的近作《剑魂箫韵:龚自珍传》近...
徐青斫一对于任何一个当代作家来说,如何处理历史题材一直是一个棘手的命题。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选择返归历史意味着一个世界的重构。然而大部分历史所存留的只剩下文字与符号,过去的历史往往逃脱了作家的个人经验范围。如何将个人经验经过艺术化的处理使其安放于...
刘汉波2016年8月21日,随着“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的揭晓,郝景芳连同她的获奖作品《北京折叠》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科幻与现实的关系也进一步引起学界关注。纵观郝景芳已发表的长篇小说《流浪苍穹》和中短篇小说集《去远方》《孤独深处》,我们不难发...
黄江苏乔叶的《认罪书》或许是第一部让年轻的80后女孩担纲主角的长篇小说,而且是通过她来接引反思“文革”这样的宏大主题。它不啻于第一次刺破生活在“小时代”里的80后青年的个人生活小悲欢,启发他们对历史产生切身的痛感与严肃的思索。张悦然的《茧》则表明...
郑利萍自1982年写作《哦,香雪》成名之后,铁凝写作了《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永远有多远》《玫瑰门》《大浴女》《无雨之城》《笨花》等小说,在不断流变的社会情境与文化视阈内探讨人的生活状态、价值取向,以及同情、规约、自爱、宽容等伦理观念。美...
赵勇张暄的中短篇小说集《病症》(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我认真读了两遍,寒假一遍,暑假又一遍。读第二遍时,我也同时读着托马斯·福斯特的《如何阅读一本小说》。福斯特在这本书的开篇处说:“阅读小说可以让我们遇到另外的自己,也许是我们从未见过或不允...
韩春燕+周鹏“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a,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莫不是作家紧握时代脉搏,根植于生活变迁,体察个体命运变化后的高度凝结与独到阐发的成果。若以此标准评介并定义由《人民文学》2016年第2期首发的方方新作《软埋》,无疑切中肯綮,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