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7042 次
音乐列表
鲁敏大师们在青年时代,如同美人初长,气韵丰沛、动作认真,对自己的影响力,尚无乔张做致的顾盼感。相对于声名响亮的印度三部曲、《河湾》、《抵达之谜》,我更偏爱奈保尔的早期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此书出版于1961年,十年后,他获得布克奖,四十年后...
魏宏瑞十七年始,农村题材小说代替了乡土小说。农村题材小说中不乏乡土风俗、风情的描写,但由风俗、风情描绘所烛照的人性、人情内涵,由风俗、风情刻画所暗含的思想启蒙、文化批判与精神争斗却日趋式微,在对风俗描写或利用、或改造、或批判等等不同方式的文艺运作...
苏童一部优秀的小说里的主人公应该是一盏灯,不仅照亮自己的面目,也要起到路灯的作用,给别的人物做向导,指引他们的来路,也要起到更大的探照灯的作用,给整部小说提供空间照明。从亮度和色彩上看,《长恨歌》读起来忽明忽暗的,那是因为小说里的主人公王琦瑶很像...
汤拥华时至今日,在文学史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界,“纯文学”、“文学本身”、“自律性”等一系列与“文学性”相关的提法已饱受质疑。首先,在“后形而上学”的理论语境中,文学性这类概念躲不过“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冲击a;其次,“新批评”的时代早已过去...
陈晓明2013年12月30日,中国的各大门户网站、各大媒体都报道一个消息,文学史家夏志清此前一天(北美时间12月2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92岁。在迅猛兴起的微信群里,悼念夏志清逝世的文章被高频度地转发,这一天夏志清先生成为重头话题,由此可见他在中...
杨经建现象学方法与存在主义语境现象学式书写已成为20世纪晚期中国文学的一种值得关注的创作趋向。显然,就本文的论域而言,笔者所指的是“第三代诗”。显然,作为西方现代哲学话语形态的现象学,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是其创始人。具体说,正是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王文胜创伤虽然一直都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但关于创伤的理论研究却开展得较晚。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概念才被引入治疗诊断标准。创伤理论的发展影响了小说家们,正如英国学者安妮·怀特海德所说,“那种试图在多种多样的文...
叶橹凡是有诗的阅读体验的人,都会从自己的阅读经历中积累并总结出一些可以称之为经验的东西。在这些经验中,人们会逐步地发现,原来在许多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品质的诗中,它们的内涵和底蕴是如此地迥异,而这些艺术品质迥异的诗,往往会各自受到不同的人群的喜爱。...
张德明如果仅就表达当下经验的坚持和成绩而论,周瑄璞在同辈作家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她的中短篇小说写作以多样的艺术形态展示着自己不同的侧面,用令人感动的朴实文字机智地展现着一种孤独的才华。周瑄璞是一位勤奋而细心的作家:她的创作不仅有着比较可观的数量而...
王晓渔杨沫和老鬼,这对文学界的“母与子”分别以《青春之歌》a和《血色黄昏》b而闻名。他们以“自叙传”的方式,描写了两代“知识青年”林道静和林胡c长大成人的过程。“成人”不仅是生理上的脱胎换骨(“脱胎换骨”一词后来也被赋予精神含义),更是精神上的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