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986 次
音乐列表
黎衡一唐不遇出版过两部诗集:《魔鬼的美德》(2005年)和《世界的右边》(2014年)。他将25岁时的第一部诗集视为少作,如今已不愿示人。其实,《魔鬼的美德》中作品的状态虽称不上稳定,但早熟的才华已显露无遗,不乏佳篇。十年过去,冲动的一往无前的青...
祁春风“自我”的显影与“主体”的迷失——论“80后”青春文学的互文性祁春风新世纪以来,以“80后”作家为主体的青春文学潮流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一潮流产生了许多社会、文学热点问题,比如创作主体的少年身份与明星化、生产传播方式的市场化、作品的...
张颖历史…情怀…气度——评庞瑞垠的《秦淮忆梦》张颖庞瑞垠是国内知名作家,他的作品多为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这两种样式。庞瑞垠的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纪实性,不少作品曾经引起广泛而热烈的社会反响,报告文学则秉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历史和现实有深入而...
作为1980年春天出生的诗人,我和1980年代的汉语诗歌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关系。想想那个年代,诗人们张嘴歌唱的时候,而我在张嘴啼哭;诗人们一起无忧无虑地玩耍的时候,我也在与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玩耍。那是我一生中最懵懂无知而又最甘甜美妙的十年,像初生的...
胡菁慧绘画元素与铁凝文学作品的图景建构胡菁慧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名优秀作家,自20世纪70年代登上文坛开始,铁凝便用自己旺盛的创作力为世人展示了无限丰富的文学世界。但文学创作并非标注铁凝的唯一标签,当西画家学传统锻造出铁凝的绘画艺术修为时,绘画艺术...
杨磊文学作为一种文化阐释机制:从非虚构到虚构杨磊自《人民文学》2010年推出“非虚构”专栏以来,“非虚构”文学现象日益成了当前文学研究一个热点话题。非虚构理论和文学的盛行引发了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把非虚构视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和创作手法,也就意...
颜炼军一纳博科夫曾毫不避讳地说,自己不相信弗洛伊德的学说。但有意思的是,在著名的小说《洛丽塔》中,他却设计了一个充满弗洛伊德气息的情节。变态的男主人公亨伯特年少时与一位美丽少女的初恋:“就在一刹那,我们疯狂地、笨拙地、毫无羞怯、痛苦难忍地相爱了。...
丁永全1964年的《人民文学》丁永全王林在1962年的最后一天记下了这样的文字:“一九六三年应是波浪前进的‘欲进先退’的波,而不再是浪。一九六四年再由波上升为浪。”①现在读来,它不仅是对当时风云变幻的时代环境的正确判断,更是文坛境况的基本写照。作...
徐勇历史反思之后的个人主义与自我救赎——以《风流图卷》为中心看叶弥小说写作的倾向徐勇一《风流图卷》(《收获》,2014年第3期)是著名女作家叶弥最新发表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尝试以历史时空为背景彰显个人的欲望及其合理性,相对于作者以往的...
[案]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的藤井省三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汉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及东亚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就斐然。近年已经在中国连续出版了《鲁迅〈故乡〉阅读史——现代中国的文学空间》《隔空观影——藤井省三华语电影评论集》《华语圈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