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992 次
音乐列表
童剑?刘小波新世纪以来,随着整个文学版图的不断扩大,文学场发生着剧烈的分化和重组。”a作为文学场最重要的部分——期刊,无论是原创作品刊物、选刊、文摘还是理论研究刊物等,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文学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发展与变化,这一系列变迁都在文学场中完成...
黄晓东新诗教育与新诗经典的建构──以诗人梁小斌为中心的考察黄晓东安徽诗人梁小斌是“新时期”之初“朦胧诗”创作潮流中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两个文本《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以及《雪白的墙》已经成为经典并被写进了新诗史。张清华及张桃洲等诗评家对其诗歌创作的...
黄晓东一般认为“经典”要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当然,如果文本只具备原创性不一定就能成为经典。因为除了文学性因素,非文学性因素在塑造经典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其中包括政治环境、文化氛围、专业批评、文学教育、时代因素等等。往往是文学性与非文学...
孙悦关于幻想小说的生态文学批评孙悦当幻想小说刚刚出现的时候,曾经有人批评这种文学形式是无中生有、乱力鬼神之作,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为此,幻想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作家托尔金理直气壮地予以反击,他说现实是这样的丑陋,从那里逃避就是一种勇气。实际...
孙向阳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重读不断构建的动态过程,其构建方式多种多样。在我国二十世纪的特定历史语境下,文学史编撰无疑是文学作品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中国文学史与历史结盟,使它拥有了科学的强大背景,通过教育,又使它成为普遍的共识和集体的记忆,正...
董外平暴力、历史及其幻象──重读残雪董外平残雪小说是否存在历史、现实的经验维度?这个问题可能会引来残雪和许多研究者的诘难。一直以来,残雪及其研究者都在竭力塑造一个关于“超现实主义”的文学神话,很少有作家像残雪那样为自己的文学理念辩论不已,她的文学...
邵振国我们回眸过去一年甘肃小说力作新姿,是那样为全国文坛增添着色彩独特的光辉,又为我们日后文学发展展示出信心和动力。笔者在众多长篇小说中格外关注以下篇目:雪漠《野狐岭》、张存学《白色庄窠》、徐兆寿《荒原问道》、汪泉《枯湖》等,因为它们的文学叙述有...
吴亮从文学的幻觉到政治的幻觉——答蔡翔兄吴亮关于三年前蔡翔兄对《我的罗陀斯》的评论,我的几个看法必须陈述。这不仅关系我们的友谊,更关系到我们对历史与真实的基本判断和评估,它甚至比私人友谊远为重要,乃至如此尖锐地难以调和。请允许我逐渐展开这些在有些...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抓,由于当时政治局势还没有明朗化,“凡是派”处于优势位置,所以媒体对“文化大革命”的正面宣传依然进行。与此前不同的是报纸舆论在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时追加了批判“四人帮”的字眼。随着改革思潮的胜利,中共中央对“文化大...
杨小滨徐晓鹤:绝望中的笑声杨小滨徐晓鹤小说的深刻重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彻底发掘。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中,琐碎和荒谬的行为给快乐的误喻提供了途径,主流话语并没有受到严肃的抵制,却在把握特定的社会或群体中悲惨痛苦而又毫无意义的处境时遭到毁形。对徐晓鹤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