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论
《中国文论》创刊于2014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年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自创刊以来,以其新奇的选题、广泛的报道范围、大众化的服务方式和高度的理论深度而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该刊物以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为主要内容,突出传播中国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它的选题独具新意,不断寻找和关注当下中国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课题。这使得中国文论的报道范围广泛,可以涵盖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文集访问量: 1680 次
音乐列表
张坤珠玉与文章审美关系再探*——以《文心雕龙》为中心张坤《文心雕龙》中存在着以珠玉的视觉观感言说文章审美的现象,其间蕴含着中国美学的奥意与妙趣。文情深奥、很难剖判,就像珠玉与砾石较难辨析,玉识与文理融通为一;玉的雕饰美与文章的藻饰华赡密切相关,这...
罗积勇何越鸿《文心雕龙》对偶的常与变罗积勇何越鸿“常”指一般骈文中常见的隔句对等对偶形式,以及借典故来叙说、描写自己的言说对象,还有文章节奏比较迂缓,等等。而“变”主要体现在为了更清楚、更流畅、更典雅地说理、敘事,而在对偶形式的选择与丰富、对偶与...
王毓红●剖情析采设情有宅,置言有位:《文心雕龙》语句间主要关系及其结构方式王毓红分析阐释《文心雕龙》语句之间结构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对刘勰文论思想的深入理解。《文心雕龙》里存在着一些几乎完全由地位相同的大语句结构的语段。各个语句之间主要存在着顺序、...
吕玉华中国古代多种小说概念辨析吕玉华中国古代对于小说有多种称呼,这些内涵相似的概念在具体来源和文论应用当中各有特点。稗官、稗史体现了小说作为史之苗裔的特征,相关论述集中在劝诫、补史的功用层面。说部相当于小说总汇,概念涵盖极为宽广,甚至包括戏曲在内...
游志诚政事乎?文学乎?——《文心雕龙·议对》篇细读游志诚《文心雕龙》是一本“论为文之用心”的著述,然而须知这个“文”意指“圣贤书辞,总称文章”之文,更须推源溯本,只有具备“子家”胸怀,镕铸经典,翔集子史之人,始能作此大块之文,文心文论就是在此背景...
[美国]林中明●论文叙笔纬军国,任栋梁——刘勰之梦,《刘子》其书[美国]林中明本文根据此次研讨会的三个议题:卅年回顾、儒学视野和文论研究,“缘督以为经”,以回顾、反思林其锬先生对《刘子》研究的重要贡献说起。再根据孔子文武兼备,“斌心雕龙”的儒学视...
林怡文学与社会:从刘勰和钱锺书的不同思考论及卡尔·波普尔的文艺观林怡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观点,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和兴旺衰亡往往取决于“世情”和“时序”——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迁。钱锺书则反对将“时代精神”...
胡海《文心雕龙》与文学本体论胡海中国文艺学之所以会用“本体论”去把握某些西方哲学和文论观念及思维方式,正是因为自身有着源远流长的本体论传统。《文心雕龙》以先秦两汉哲学中的道本论和气本论为理论基础,贯穿着本末统一的思维。道本论对后世文论影响深远。道...
陶礼天文之枢纽刘勰“江山之助”论与文学地理学——《楚辞》景观美学研究陶礼天本文不致力于刘勰“江山之助”论内涵的全面诠释,而是由此理论命题发端,探讨文学与地理关系诸论题之一种——即通过对《楚辞》独特的景观描写的分析,从审美主体与作品境界的构成层面,...
姚爱斌六朝文体内涵重释与刘勰、钟嵘论“奇”关系再辨——兼评中日学者关于《文心雕龙》与《诗品》文学观的论争姚爱斌比较《文心雕龙》与《诗品》的文学观,不能根据一个抽离语境的概念“奇”的内涵和价值倾向推论出两书文学观的对立,也不宜从形上笼统的儒家文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