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67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林沐风
  • 倩雲
  • 宋家园
  • 藍光雨
  • 龙富金
  • 孤独玫瑰

吴中胜?丧葬文化与《文心雕龙》之《诔碑》、《哀吊》解读吴中胜中国文化重视生养死葬,在丧葬礼仪的一系列繁文缛节背后,渗透着中国人沟通人神、穿越生死两界的诗性观念,彰显出中国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人伦温情的文化品格,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人生荣死贵、生卑死贱的...

浏览全文 阅读(29984)

林其锬?●论文叙笔刘勰子学思想与杂家精神林其锬诸子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理性积淀,蕴藏着丰富的先哲思想和智慧。梁代以子自居的思想家、文论家刘勰,对中古以前的诸子有深入的研究,在他早期著作《文心雕龙》和晚年著作《刘子》中都立有专篇论述并留下了精辟见解;特...

浏览全文 阅读(30080)

邹瑶刘玉彬?刘勰构筑“道—圣—文”统一体的方法论邹瑶刘玉彬《文心雕龙》之所以能够建立一个体系严整、完美瑰丽的文学理论殿堂,究其根本是由于刘勰采用了以佛道儒玄综合意识为基础的思想方法,此方法的核心成果就是“道—圣—文”统一体:“道”是统帅,至高无上...

浏览全文 阅读(30207)

张利群?刘勰“论文征于圣”说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张利群刘勰《文心雕龙·征圣》提出“论文征于圣”说,认定作文、论文都必须取证、验证、征验于“圣”,构成道、圣、文的整体关系,从而使“征圣”通过“圣人之情”在文章中的表达,达到“原道”、“宗经”的目的。...

浏览全文 阅读(30281)

祁志祥?●文之枢纽叶燮的文艺美学观:“物我相合而为诗”祁志祥叶燮是清初很值得注意的美学家和诗学理论家,对“美”和诗歌创作原理都作过独到、深入的探讨。如何把握叶燮的美学思想、诗学思想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一个有价值的论题。叶燮的诗论立足于对审美发生的...

浏览全文 阅读(30391)

吴建民?“命题”与《文心雕龙》之理论建构吴建民运用大量的“命题”进行理论建构是《文心雕龙》的一个显著学术特色。命题凝聚着《文心雕龙》的思想精髓,因而对于全书的理论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命题是《文心雕龙》各篇表述思想观点...

浏览全文 阅读(30491)

王毓红?刘勰与歌德互文性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考察王毓红刘勰和歌德有着十分丰富的互文性理论与实践,他们都深切认识到互文性与独创性相互依存,前者既是创作的一个基本法则,也是文学存在的特质、自身发展的规律。刘勰主要从历史角度全面探讨了以“事类”为核心的文...

浏览全文 阅读(30670)

刘文忠?●文心雕龙“温柔敦厚”与中国诗学——《温柔敦厚与中国诗学》前言(附目录)刘文忠《温柔敦厚与中国诗学》一书最突出的创新之处就是不把“温柔敦厚”视为诗教的全部,而是把诗教视为一个类似“多媒体”的系列工程,着眼于诗教与《诗大序》的融合。“温柔敦...

浏览全文 阅读(30729)
编 后 记 2023-11-09 08:48

编后记在2013年9月份举办的纪念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创办《中国文论》丛刊的动议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和支持,与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以及老一辈著名龙学家悉数成为丛刊编委,同时未能与会的一些国内外著名中国文论...

浏览全文 阅读(30828)
超越·回归·还原 2023-11-09 08:48

戚良德超越·回归·还原戚良德中国文论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华文化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有着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并涉及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然自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传入以及文学观念的转变,中国文论对中华文章和文化的有效性、适应性被严重忽视或忽略,...

浏览全文 阅读(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