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678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芳草斜阳时
  • 孟冰
  • 混沌虚空
  • 芳踪
  • 断翼孤蝉
  • 胡谈
论历代作家一百首 2023-11-09 08:48

徐传武我近来写了六百多首《论学诗》(组诗),论及师生关系,以及如何做人、成才、治学和如何阅读、写作、著述等,下面是其中论及作家与作品的部分诗作。屈原忧国忧民志,化作悲愤词。屈子忠被谗,宁可赴江汨。苏武死当长相思,读之生别滋。托名苏武诗,真情尚依依...

浏览全文 阅读(25062)

张然台湾学者李曰刚(1906—1985)在台湾地区龙学界久负盛名,作为黄侃的学生,他不仅传承了黄侃龙学研究的衣钵与学统,还利用台湾师范大学的讲坛,培育了一批龙学后辈,如王更生、龚菱、沈谦、黄春贵等,这些曾经李门中的学子都已成为台湾地区龙学研究界的...

浏览全文 阅读(25170)

朱文民内容提要:用《易》学视角研究《文心雕龙》,找到了刘勰思想的本源,证明《文心雕龙》中的“道”是源于《周易》的;同时,也解开了刘勰说的“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在《文心雕龙》中的实施之谜,证明现在传世文本中的篇序是效仿《周易》六十四卦“两两相偶...

浏览全文 阅读(25334)

郑西伟一、小引“冷香”单独作为一个词,出自《红楼梦》第十九回林黛玉之口。宝玉找黛玉玩,进屋就闻到一股幽香,宝玉以为是黛玉袖子里笼着的什物发出来的,拉着黛玉的袖子要瞧。说笑间,搅动了黛玉的心事。(黛玉)一面理鬓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

浏览全文 阅读(25353)

赵树功“才”(古代才、材相通)这一范畴早在先秦就有了较为普遍的应用,诸如《尚书》便有“梓材”一篇,又有“多材多艺”的成语。其时关于才的认知主要表现于才性关系、才有其能等基本意蕴,并没有直接的“才”“文”关系探讨。明确的以才论文滥觞于两汉之际,在经...

浏览全文 阅读(25545)

黄丽卿一、问题导出笔者在《聊斋志异的女性书写》一书中,已看到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所书写的女性生命之存在价值,大抵都有着“情礼融合”的价值意涵,但此一意涵并非制式、定格的,而是有着“因情适变”的思维与态度,因为有这样思维,使得这些女性在面对现实问题...

浏览全文 阅读(25646)

陈秀美一、问题的导出近年来有关《文心雕龙》这门显学的研究议题丰硕。因此在研究议题上,往往必须面对如何在熟题中开展新的诠释视域,或提出新的问题意识。这也是本文提出刘勰“文心”与《定势》之关系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有关《文心雕龙》之“定势”的研究不少...

浏览全文 阅读(25718)

涂光社《文心雕龙》是齐梁时期问世的文论经典,一千五百多年来,再也未出现能与之比肩的文论著作,在近现代更受到中外学界的广泛推崇,可谓历久弥新。体大思精的理论,必有统合有序、思考严密精深的范畴系列。刘勰是文学领域创用范畴概念最多的理论家,他以民族文化...

浏览全文 阅读(25897)

林锋“六经皆史”可谓章学诚学说中最受关注,却也争议最大的论题。百年来有关章氏的分歧,绝大部分都集矢于斯。推究其中缘由,研究者的理论兴趣和视角无疑有推波助澜之效,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六经皆史”在章学诚思想体系里的地位。作为章氏晚年定论,“六经皆...

浏览全文 阅读(25990)

孙兴义在《诗经》学领域中,较早明确提出将《诗》作为“诗”来读的学者,是南宋的朱熹,他说:“读《诗》,且只将做今人做底诗看。”现代的闻一多先生也号召“用‘诗’的眼光读《诗经》”。但什么是“今人做底诗”“‘诗’的眼光”,在他们那里均未得到明确的阐释。...

浏览全文 阅读(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