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720 次
音乐列表
王淑云有一件事让我至今心惊肉跳,那就是我和我丈夫“被高考”。2017年6月7日,又是一年高考日。我儿子高中毕业,面临高考。我和我丈夫一同“被高考”,我俩比我儿子更紧张、更辛劳。实际上,从高考前200日起,我和我丈夫就成了“备考”大军中的一员。我和...
李业成我摘下草帽进城里上班,双脚不踏土不踏泥了,行走反而不那么踏实了,进楼怕地板太滑,出门怕车太多,不是趾高气扬的人,就是低眉顺眼的人,呛人的是汽车尾气,伤人的是城市躁气,再也呼吸不到田野的空气。我曾戴着草帽“上班”,草帽到了田头,南风和麦浪一同...
范一直“三七开”现象“三七开”或用于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分析大事件之原因(如“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生活中不乏“三七开”现象。许多格言或民谚,揭示了此类现象内含的共同哲理———“三分”是前提或基础,“七分”是关键或实质。“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潘国本一个人一世是无法逃脱妄读白字这道鬼门关的,尤其是年少气盛时,识字不多,又不肯认输,稍不留意,就有了你的好看。原因之一,方言众多,有时隔了一条河,甚至一条埂,发音就全然不同了。我的家乡,“猫”一直读“苗”,我工作的这地方,“窖”一直读“告”,...
李志远《民国风度》一书记载,国际知名语言学大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者之一、北大名誉教授赵元任(1892-1982),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会说33种汉语方言,精通多国语言,并以“好玩儿”的语言著称。研究者称,赵先生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他能...
盛斯才自从我在一个楼盘买了一套房子之后不久,促销电话就蜂拥着打进来。我知道是谁卖了我的电话号码,就是我的那个“置业顾问”。她之所以敢毫无顾忌地卖我的电话号码,是因为她做完我这一单后,就从那家售楼部辞职了,而我,再也找不到她。一開始,我既厌烦,又不...
杨东鲁首届全国鲁迅杂文奖获得者、辽宁省杂文学会会长齐世明先生,于2016年至今推出了“年代社会文化心理切片”系列杂文。我逐篇阅读,目光停留在俏皮的文字間,但心情却渐趋沉重,我谓之站在年代的高度,而发沉重的幽默。可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杂文月刊·原创...
李兴濂鲁迅,给人似乎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形象。其实,鲁迅外冷内热,是一个有血有肉很幽默有趣的人。鲁迅不但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留下阿Q、孔乙己等滑稽的形象和幽默逗人的语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喜欢与朋友调侃,开点玩笑。作家叶永蓁曾经问鲁迅,先生...
杜林于文岗先生在《对周围环境最有利的生物活得好》(本刊原创版2017·11·上)中开篇即引用美国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的话“生存得最好的生物,是对周围环境最有利的生物”。无由得知早在1995年就去世了的中国这位老朋友(访问中国10次之...
李伟明5月的一天下午,应刘爱平校长之邀,在赣州四中参观校园文化建设。一路上,不断有学生向校长问好。走到操场边,一个手提塑料袋的小伙子拦住刘校长,自我介绍是市区另一所中学毕业的学生,如今已经读完大学。小伙子说早就从媒体上熟悉了刘校长,然后从塑料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