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30895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混沌虚空
  • 乔子木
  • 芳踪
  • 王笑
  • 温柔一刀
  • 林沐风

波伏瓦在这一年调回巴黎,在莫里哀公立学校教书。接着佐洛也调到巴黎路易大帝学校。奥尔加回家后又从家里偷跑到巴黎,在一家餐馆当茶水招待。博斯特也来到巴黎,在索尔本大学攻读中学教师资格。这些朋友又聚集在巴黎。萨特在假期给奥尔加写了几封长信,她也复了信,...

浏览全文 阅读(204160)

正像波伏瓦有一个比她小得多的奥尔加一样,萨特现在也有一个忘年之交,这就是他在勒阿弗尔的学生雅克·博斯特。他现在正准备报考巴黎高师哲学专业,萨特对他进行辅导。萨特来卢昂时,把博斯特也带来了。以后他就经常来这里,同波伏瓦、奥尔加和佐洛都很熟。博斯特为...

浏览全文 阅读(204773)

在法国,左派同右派的斗争仍在紧张地进行着。萨特和波伏瓦的态度是站在左派一边,赞同人民阵线,希望它取胜。但他们仍像一年前那样,只是政治活动的旁观者。他们是个人主义者,认为自己同社会没有什么关系,完全可以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他们并不先验地拒绝参加任何政...

浏览全文 阅读(204156)

本来萨特同奥尔加的关系较为平常。他对她虽有好感,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或者至少他自己没有觉察出什么来。而这时那个爱搞恶作剧的同学佐洛也在卢昂,也住在小绵羊旅馆。他很会讨好女人,但又不是对她们当真,因为归根到底他喜欢的是同性。他竭力获取奥尔加的好感,正...

浏览全文 阅读(216166)

波伏瓦去卢昂教书不久,注意到一个寄宿生,人们称她为“小白俄”,奥尔加·科萨克维茨。她的父亲是白俄,母亲是法国人。任课老师都认为她很有个性。波伏瓦的印象是:苍白的脸,一头金发,人总像是没精打采的。一次毕业预考,她写不出作文来,在交卷时哭了起来,波伏...

浏览全文 阅读(215875)

1872年5月18日伯特兰。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贵族世家。1874年母亲去世。1876年父亲去世。1878年祖父去世。1883年开始跟哥哥学习几何,由此直到三十八岁,其主要兴趣都在数学上。1884年从男同伴那里获得性知识。1887年开始怀疑宗...

浏览全文 阅读(230587)

首先应该认识的是,中国必须自救,决不能依靠外国人。从现在的国际形势看,中国既有幸运的地方,也有不幸之处。“一战”是中国的不幸,因为日本趁此机会在东亚任意而为;沙俄的倒台是中国的幸运,因为日俄联盟因此终结;英日联盟是中国的不幸,因为英国为此而不得不...

浏览全文 阅读(230720)

中国还远远说不上是一个工业国,但它实现工业化的机遇很大。可以预期的是,在今后几十年,中国工业会有十分迅速的发展。这一发展的速度要取决于它采用何种方式,还取决于其它一些因素。中国目前面临的许多难题都跟它的工业状况有关,因此,我先谈一谈它的工业现状然...

浏览全文 阅读(230375)

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少年”的眼光和潜在力量。我同那些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国人有较多的交往,可以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作一些介绍。在我看来,“中国少年”可以分为两代人:第一代的年龄大一些,他们在摆脱儒家束缚的过程中十分艰难,心中常有孤独感;第二代比较年...

浏览全文 阅读(230644)

除了旧式教育,中国还有另一种教育模式,是由传教士创办的,这些学校现在几乎都由美国人所掌控。美国的这种地位是通过退还庚子赔款得到的。这些钱被用来在中国办学和选派学生留学美国。美国的这种做法是有其政治和商业上的目的。那些在中国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中,有越...

浏览全文 阅读(23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