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178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牧雪吹箫
  • 九满
  • 梦乡醉哉
  • 断翼孤蝉
  • 蔚青
  • 宋家园
浅谈口译员显身意识 2023-11-09 08:48

张俊杰上海理工大学一、引言电话口译最早兴起于欧洲,中国学者如肖晓燕,郁锐铃(2006)已经开始进行电话口译方面的实证研究,探究电话口译这种特殊的口译形式的发展。对电话口译不可见性的研究(陈聪颖,2012:28-30)结果显示,“电话口译形式下,不...

浏览全文 阅读(19407)

刘蜀云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福克纳意识流作品的开放性结构:长句的运用刘蜀云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美国南方作家的代表福克纳以大胆的实验性手法将意识流小说创作推向了巅峰。本文拟以其两部意识流杰作《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为例,分析作家如何运用兼具连续...

浏览全文 阅读(19376)

邢娜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墓园挽歌》的美学探究邢娜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托马斯·格雷是18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展现出无穷的诗美,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美的诗歌之一。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即从音乐美、修辞美、意象美三个方面...

浏览全文 阅读(19403)

林雪萍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结构主义视域下凯蒂的审美意义林雪萍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在结构主义视域下,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痛苦而失落的一生演绎着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主人公的人生感悟。小说叙事的“变形”使凯蒂的故事充溢着一种阴郁和纷乱的基调;凯蒂...

浏览全文 阅读(19373)

徐显静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一、引言创作于1605年的著名悲剧《李尔王》被称为莎士比亚所著最惨烈,最黑暗的悲剧,同时也是一部叫好不卖座的悲剧。几个世纪以来,围绕着它的争议从未间断。比如,正是李尔王三分其国交由女儿们分而治之的决定直接促成了整个悲剧,...

浏览全文 阅读(19410)

马冬梅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谷崎润一郎的空想西洋马冬梅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谷崎润一郎由于幼年时期经历的西洋体验以及其后受到的西洋唯美主义作家以及永井荷风的影响,对西方世界产生强烈的崇拜之情,但谷崎润一郎一生却从未去过西洋,他的作品中所反映出的西洋也仅仅...

浏览全文 阅读(19451)
浅析袁枚的人格特征 2023-11-09 08:48

华田元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

浏览全文 阅读(19397)

崔恩齐马岩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乡村生态旅游景观,从整体的构成要素去分析,包含了农业方面的生产景观类别和乡村类型的团聚居住性景观,生态环境景观的配比和乡村领域的文化内涵,另外还包括了为游人提供娱乐观赏的旅游景观,这一整体综合类型之以体现。所以,...

浏览全文 阅读(19404)

孟轶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载体的演变,改变着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从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看,20世纪40-70年代为“黑胶时代”,1945年诞生的每分钟45转的黑胶唱片是实体音乐的最初载体;20世纪80年代为“卡带时代”,便携式随身听的...

浏览全文 阅读(19456)

于立杰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川端康成作品的悲哀美与虚无美于立杰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川端康成,独特的生活成长历程造就了他独特的创作艺术特质,其作品也给读者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美学感受。认真分析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悲哀美与虚无美,有助于...

浏览全文 阅读(1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