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杂志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安徽文学》国际统一刊号:ISSN1671-0703 ,国内刊号:CN34-1169/I,邮发代号:26-177,下半月刊。由《安徽文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下半月刊稿件以文学、历史、哲学、教育、艺术类为主,欢迎一切真知灼见和探索创新的学术人员投稿。
文集访问量: 11787 次
音乐列表
周志浩++张军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之一,他与中国国内的公共知识分子关系良好,以行为主义理论为代表的哈贝马斯的思想体系在国内备受推崇,国内学术界对哈贝马斯的思想及著作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的思想体系宏大而精细,卷...
楼育萍摘要:理查德·赖特是20世纪极具先驱性的非裔美国作家。他不仅塑造了“新黑人”形象,开创了“抗议小说”的形式,而且他还敏锐地意识到了社会空间对黑人的压迫。在《土生子》中,他从空间维度细致描绘并深刻剖析了种族隔离给黑人精神和行为带来的影响,揭示...
曾悦摘要: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中的妹妹葛蕾特的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在格里高尔变形的过程中,妹妹的形象也经历了一次变化,她对哥哥的态度在变形前后也显示出了由热到冷的转向。格里高尔对妹妹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心目中妹妹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正是由于...
周曦摘要:《人性的污秽》中的内森即是剧中的人物,也是主要叙述者,同时也是“作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是隐含作者。“我”的道德偏差及所站立场会对整个故事的叙述会产生主观影响,导致“我”,也就是第一人称叙述者的不可靠。本文通过分析隐含作者与叙述者...
孙昕昕摘要:传统结构主义叙事的“功能型”人物观可与传统批评的“心理型”人物观相结合,相互补充,共同用于叙事学视角下的人物分析。本文以该理论为基础,分析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中的主要人物,表明作者通过各种叙事和人物塑造技巧,透过层层“不确定”的表象,...
刘晓旭摘要:法语小说《复仇女神》以德国党卫军军官的视角描写了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等的屠杀和德国的最终陷落。本文将从小说的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两个方面分析这部小说在法国知识界的接受。关键词:乔纳森·利特尔人物主旨复仇女神纳粹法语小说《复仇女神》(Le...
杨光摘要:文本是一个各种语言突出手段所产生的意义的复合体,而文本的情绪正是在这种复合中生成的。这个过程,也就是文本的自律的过程。文本的自律说明文本就是目的本身。《百年孤独》文本中的俄狄浦斯王式的收到预言——逃避预言——预言实现和西绪福斯循环式的荒...
徐长玉摘要:海波长篇小说《民办教师》叙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但故事折射出的问题,迄今仍然存在着,如:制度二重化、设租与寻租、权力拜物教和“三观”扭曲等。因此,该小说仍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小说表明:不合理的制度必然会导致寻租。为了寻...
马燕蕾+++王金安摘要:《论语》是拥有最多译本的典籍,因年代久远且言简意深,译为白话文尚需要大量注疏,更不用说译为其他语言。林戊荪《新译》是较新的英译版本,其研究甚少。本文将系统分类分析林译《论语》中的注释,辨其得失,总结其注释策略,以期为古典原...
王东旭摘要:小说《沉沦》的当下性解读主要从写作主体作者、写作的文本内容、接受者读者三个方面来分析。寂寞是作者创作的来源,写作是为了排遣寂寞,写作的内容是寂寞之心的反映。作品完成后,其解说权就不再属于作者,而是属于读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