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2023-11-09 发表了《只为时代而写:重审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 2023-11-09 发表了《苏轼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 2023-11-09 发表了《苏辙晚年语境下的散文创作——以《历代论》为例》
- 2023-11-09 发表了《苏辙晚年卜居心境与价值建构方式》
- 2023-11-09 发表了《苏轼与都江堰》
只为时代而写:重审李泽厚“苏轼的意义”2023-11-09 08:48
◇王维玉美国学者唐凯琳以“散为百东坡”为题,来描述西方汉学界以不同视角与方法研究苏轼时,所呈现出多重苏轼肖像的状况,并进而指出:“苏轼作为一个有趣的人物,他总是在不同时代里引起不同的论题,受到不同的强调,正因为每一代人都对苏轼研究提出新论题,所以...
浏览全文 阅读(21968) 评论(0)
苏轼精神及其时代价值2023-11-09 08:48
◇方永江2018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
浏览全文 阅读(21996) 评论(0)
苏辙晚年语境下的散文创作——以《历代论》为例2023-11-09 08:48
◇杨一泓苏辙晚年闲居颍昌,依然心系政治,与朝廷保持着疏离又紧密的微妙关系。以苏辙晚年所作史论文《历代论》为考察中心,可见苏辙散文在晚年生存语境下整体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写作特色。他的散文以传达立意为先,故无意遵循文体传统表达规范,无心使用语言修辞技...
浏览全文 阅读(21899) 评论(0)
苏辙晚年卜居心境与价值建构方式2023-11-09 08:48
◇杨一泓苏辙晚年卜居颍昌,作为元祐旧党独自生存于党禁环境之中,思归故乡,寻求内心的安宁,但又并未真正远离朝政,立言反思北宋朝政,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体现出矛盾的晚年心境。在对现实悲感的深刻感受中,苏辙以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为动力建构人生价值:第...
浏览全文 阅读(21900) 评论(0)
苏轼与都江堰2023-11-09 08:48
◇刘清泉与都江堰相关的苏轼诗文极少,仅存《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和《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苏轼《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1]5165表达了他对同乡的羡慕和对故乡的向往。诗云:籋尽霜须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绳桥看伏...
浏览全文 阅读(2203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