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都是下午游泳。下午和傍晚游泳,余下的时间看书。书房分成了漂浮在不同水域三个景致不一的岛屿。每一本书仿佛都有一道透明的水位线,有时候,岛屿中间的一座本身已经沉落到了水底,那是我十六七年前,首次单独拥有的一间书房,位于国企时代的小区家属楼,...
《影像中的生死课》作者:陆晓娅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每个生命体都会在某个时间点触碰死亡这个话题,与其当作禁忌避而不理,不如主动去探寻生命的意义。谁来教我们理解生死?教育不应在这样重大的议题上失语或缺席;本书便是陆晓娅老师为此开设的启蒙讲堂。自2...
贝小戎耶鲁大学的官方说法是,《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是由杰出教师讲授的导论性质的课程。虽然是导论,但卡根的死亡公开课并不易懂。他坦承:“其中一些材料是很难懂的,有些思想可能很难一下就把握住。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把某些部分读上两遍会很有帮助。”卡根上...
梁文道我今天拿的这本《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作者就是在1996年已经过世的著名的华人哲学家傅伟勋教授。傅伟勋教授生前是美国天普大学的宗教哲学教授,也以研究禅宗、哲学和宗教哲学闻名。他在大概晚年的时候发现自己患癌,患癌之后就更使得他需要利用自己...
陈嘉映最近读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这本书的主题是衰老与死亡,关于这类主题,我读过的,这是最好的一本。在大诗人笔下,垂老也有一种美感,在度亡经里,灵魂有它自己的超升之途。这本书属于另一个种类,叫它自然主义吧。书里写的是些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例,...
王晓渔“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这句印在中文版《一九八四》封面上的话,很好地说明了奥威尔的力量所在。读过《一九八四》的人们,都会惊叹于其中精确的预言,也会产生好奇:奥威尔为什么具有预言能力?这个问题可能不止一个答案。虽然很多知识...
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無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在缅甸有人开玩笑说,奥威尔不仅写了一部关于这个国家的小说,而是写了三部:由《缅甸岁月》《动物农庄》和《一九八四》组成的三...
鲁敏,1973年生于江苏东台,短篇小说《伴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六人晚餐》获2012年度人民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博情书》、《方向盘》等,另有《白围脖》、《风月剪》、《逝者的恩泽》等。陈云昭:最近在读什么书?鲁敏:废名的《桥·桃园》,...
张滢一准确来说,我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最初印象来自于电视剧而非书本。2000年,以徐志摩感情生活为蓝本的民国言情剧《人间四月天》热播,剧中所描绘的年轻诗人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成为人们谈论民国时经久不衰的话题。顺着戏剧营造的...
杜雅萍生活中不仅物理空间需要断舍离的勇气、决断与实施,看不见的思想意识的空间同样要经历断舍离,让思想意识清明,自我意识觉醒,所谓的醍醐灌顶、当头棒喝是外力,主动舍弃、告别,则是自我成长。断:不深刻毋宁死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义迷恋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