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5926
    2023-11-09
  • 李爱民熊世钢大约两年前吧,听说宗之和雪梅夫妇二人正全力创作一部反映留美学者生活的小说,当时的感觉是颇有些疑惑。想他夫妻二人都是各自实验室的主管,背负着老板沉重的希望,房子刚买要贷款,雪梅又刚怀孕,何来的雅兴又做起文学梦?谁知竟不是说说而已,自此后常可见到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47
    2023-11-09
  • 李保发当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开始的时候,随着苏联解体,世界大家庭几乎在一夜间增加了16个新成员。吉尔吉斯共和国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她1990年最高苏维埃会议产生的首任总统、次年全国大选的第一位民选总统和1996年全民公决的连任总统,阿·阿卡耶夫在其国家新的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33
    2023-11-09
  • 孙以年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编为胡适在各个时期就政治学、修身、教育、学术研究、人生观、中西文化比较、西方文明与现代化等发表的代表性文章。下编为海内外学者对胡适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的评论。本书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胡适的学术观点及其历史功绩都有重要价值。正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87
    2023-11-09
  • 谢嘉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知识界的一大动向,是一批学者重提自由主义的话题,试图通过对自由主义的反思、研究、倡导,丰富实现现代化和民主政治的思想学理资源。这种动向因为受到强烈阻击而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多年禁忌的话题,自由主义的重新露面决非偶然。国内外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45
    2023-11-09
  • 岳洪治韩石山先生的《寻访林徽因》我看了好几遍。不知别人读韩先生的文章有怎样的感觉,反正我读韩先生文章的时候,总是读着读着,就情不自禁地会微笑起来,心里就觉着十分舒畅。有时候本来满肚子不痛快,读过韩先生文章之后,心里的疙瘩就化解了许多。真正的好文章大都具有这…[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74
    2023-11-09
  • 张弦生同性恋是处于人类视野边缘的非主流文化现象。然而,同性恋的人群,在中国古代并不像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中那样处于社会的边缘。在古代中国,有的同性恋现象甚至对朝政国事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在《暧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中,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缜密的分析,揭开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31
    2023-11-09
  • 刘亚忠绿林是民国时期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分布之广、纠众之多、危害之烈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研究曾经拥众百万的绿林,有助于弥补民国政治史、社会史的不足,使学界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然而,这一方面的论著却不多见。邵雍先生的《民国绿林史》可谓填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10
    2023-11-09
  • 宋林飞自1999年以来,各地农村开始进行新一轮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次调整是全局性、战略性的,涉及面广、触及的问题多,因而目前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和艰巨。如何科学地分析目前结构调整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现阶段结构调整应准确把握哪些重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39
    2023-11-09
  • 龚小凡除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还曾有多少人会知道在欧亚大陆上一条“茶叶之路”呢?它从呼和浩特市北面横亘的巍巍大青山出发,穿越茫茫的蒙古高原和高寒的西伯利亚大地,越过欧亚大陆的分界岭乌拉尔山,一直向着太阳沉落的西方挺进,最终抵达欧洲历史名城莫斯科。从169…[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87
    2023-11-09
  • 薛捷哈耶克的名字在中国学者,乃至尚称不上学者的广大专业人士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塑造与其说是他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成就毋宁说他是以法学家、哲学家的睿智完成的。这恐怕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学术精品自选集》的编辑者何以将这个文集收入其中的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51
    2023-11-09
  • 付长生在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中,党的组织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总结党的组织工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历史经验,同时也为适应新时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需要,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辞典…[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43
    2023-11-09
  • 朱超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新的千年,可是上个世纪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和经济政策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许多重大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解决。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有效的,经济增长和停滞的根源是什么,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究竟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诸如此类的问题,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39
    2023-11-09
  • 韩铁马本多胜一1931年11月出生在日本国长野县,195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生物学科,1969年因报道越南战争而获皮恩国际记者奖,是日本著名的有正义感的记者之一。1971年中日尚未恢复邦交,本多胜一从6月至7月就在中国各地采访,回国后8月至12月在《朝日新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38
    2023-11-09
  • 古宣1909年,时值清末,社会动荡。美国专家施塔福来到中国,以娴熟的摄影技术、新式的照相器材受聘于远东最大的印刷出版机构——上海商务印书馆。施塔福以一名专业摄影师的敏锐目光,捕捉到了一系列极具历史价值的珍贵镜头:上起慈禧太后、满汉公卿,下至手工匠人、饿殍灾…[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56
    2023-11-09
  • 朱新月自《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问世以来,家庭素质教育类图书风头正劲,但随后出版的同一类题材的图书多为跟风之作,文体多采用纪实手法,主人公多是中小学尖子类的优秀学生,不具有普遍性的教育意义,但新近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博士姐妹》一书,虽然也属于家庭素质教育…[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80
    2023-11-09
  • 彭永东创造本身是一种美。不仅如此,我一向认为,发明创造是人类最浪漫的举动之一。人劳动,自然要应用智慧。有大脑,则思之;有双手,则劳之。思之劳之,快乐有之。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从瓦特到贝尔实验室,人类社会依赖精英们的专利、发明成果不断跃进新的文明,使今天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74
    2023-11-09
  • 卫国丹尼尔·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一书是我国读者既熟悉又陌生的著作,该书在出版后就引起西方思想界和学术界的反响,围绕“意识形态的终结”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意识形态终结”论与后来出现的“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都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但该书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97
    2023-11-09
  • 周思明一部《鲁迅全集》简直就是一片汪洋。怎么读,也读不够。读多少年,也读不透。要说诺贝尔奖,鲁迅是中国人最有资格得到的。有的人说,“鲁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站不住的,没听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点东西的”。有的人还认为“他的国民性批判源自1840年以来西方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65
    2023-11-09
  • 张合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将面临全方位的挑战。出版业同样也面临市场进入的问题,尽管我国出版业有其特殊性,可能是个逐步放开的过程,但外国同行业竞争中国出版市场的现实将不可避免。外国出版巨头依靠其强大的资金优势,与国内的出版社抢占出版资源,争夺高素质人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80
    2023-11-09
  • 藏密瑜伽的奥秘与传奇/王春华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02.-215页;20cm.-ISBN7-223-01290-0:¥11.70呼风唤雨不是梦/王志明著.-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03.-120页;20cm.-(知识·力量·财富科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