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先生贯通古今中外的才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他读书求学时,才智过人;二是他写文章或说话时,妙语惊人;三是成为一代宗师之后,嘉勉后人。首先,他考清华大学,国文和英文得最高分,数学却不及格。这给我的启发是: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游有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吃吃喝喝是人之常情,大吃大喝也无可厚非。其实,从吃喝可以看出为官是否清廉,为人是否正直。本文撷取中国历史上几个廉吏在吃喝方面节俭的事迹,以彰显他们的廉洁风采。一、晏婴“廉政”一词最早亮出于晏婴舌尖之上。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随后各省闻风响应,武装反清成燎原之势。10月11日中午,孙中山在美国丹佛市用餐时从报纸上获悉“武昌为革命军占领”,一时喜出望外。武昌起义取得了连锁反应,到11月底,短短两个月不到,全国就有14省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分崩离…[浏览全文][赞一下]
胡新民这些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于抗美援朝的话题依然热度不减。在这其中,又有一些文章以“还原历史真相”的特色而引人注目。不过,坦率地说,这类文章得出的结论又往往使人越看越糊涂。其实,要正确认识朝鲜战争,认识抗美援朝的必然性,只要回到当时的历史…[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璇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等人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浏览全文][赞一下]
钱江1976年10月7日晚上,以迟浩田、孙轶青、郗汉生3人组成的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从鲁瑛手中接管编辑事务,使“文革”中长期受控于张春桥、姚文元的《人民日报》完全转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之下。为迅速消除“四人帮”在各地“造反势力”,消…[浏览全文][赞一下]
宋春丹1987年10月,随着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海峡两岸38年的隔绝宣告打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也非一日之功。原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70岁的乐美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央对台办1955年就成立了,他们这代人的工作是沿着老…[浏览全文][赞一下]
雷克昌说起陈永贵,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他是山西省昔阳县的农民,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家境贫寒,未进过学堂,43岁才被扫除文盲。“文革”中,他从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飙升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官至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这在世界政坛史上也算是个奇迹。更令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朱美禄正像当今明星拥有忠实的“粉丝”一样,古代文人也拥有不少“粉丝”。需要说明的是,“粉丝”一词是英语“Fans”的音译,意为狂热者、追随者和爱好者。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粉丝”一词在新媒体中大行其道,使用十分频繁,因此我也不能免俗,对“粉丝”一词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眉“一饭千金”的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韩信知恩图报的故事。韩信年轻未得志时,有一年迈的洗衣妇同情他,经常给他饭吃,日后他发达后回报老人千两黄金。与“一饭千金”类似的一个中国古训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两个古训有很好的一面,就是教育人要感恩…[浏览全文][赞一下]
蔡辉“上当上当,本埠阎瑞生谋毙妓女莲英一案系沪上最近惨无人道之事,大为一般人士注意,近有某游戏场编莲英劫一剧,遍登广告于初三初四二夜开演。余友是夜亦往一饱眼福,讵至京戏收锣,而所谓莲英劫新剧竟不出现。后即续演影戏,然喜观此剧者仍纷纷至该剧场,以致人山人海几…[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美华2014年12月“上海文学艺术奖”揭晓,获得“杰出贡献奖”的有著名翻译家、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陆谷孙教授。因编写词典而个人获奖的,似乎是破天荒第一个。虽然跟他不相识,但作为同龄人、同行,我在心里还是默然地向他祝贺。欣喜之余,不禁勾起我们参与编写跟…[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开周民国期间特别是前期,在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工业化如火如荼,再加上农业破产、土匪横行,致使人口向城市快速集中,加上此起彼伏的战乱对房屋的严重破坏,导致房价飞涨、房租高昂,八成以上广州居民没有房产,要靠租房居住。壹岸上住房太紧张,只能去疍家的船上过夜19…[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渝蒋介石有写日记的习惯,1915—1972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几乎从未间断。近十几年随着日记的逐步解密,为蒋介石研究以及民国史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而与之互补的最佳拍档,则非蒋介石的亲笔手谕莫属。蒋介石曾经手谕满天飞,如今存世的不在少数。2015年最…[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颖张爱玲写过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取材自她听到看到的一些真人真事,比如她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张爱玲便举其中《红玫瑰和白玫瑰》为证,说明其中每篇人物故事,大多“各有其本”,其中另一篇《连环套》,写的则是炎樱一位朋友的故事。张爱玲也曾坦言,小…[浏览全文][赞一下]
羊夏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主义”频出的时代。这时的“主义”有的是地道国货,有的是舶来品,也有的是政商名流、凡夫俗子的发明创造。尤其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到1937年的七七,那一段令国人感慨唏嘘的岁月,为历史留下不胜枚举的“主义”。与五四时期汹涌澎…[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娅飞胡乔木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1930年底,他在清华大学经曾迪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秋,在其家乡江苏盐城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左联”工作任职。194…[浏览全文][赞一下]
齐白石最初的职业是木匠。他16岁时投师周之美门下学做雕花木匠,学得很有兴致,不仅学会了师父的平刀法,还通过自己的不断琢磨,改进了圆刀法。齐白石雕花手艺不错,但最终还是改了行。关于他的改行,家乡传闻说是因为齐木匠太挑活儿,别的雕花刻镂师傅见工即做,而他却挑三…[浏览全文][赞一下]
叶永和+毛予菲叶圣陶(1894年—1988年):生于江苏苏州,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教育、编辑出版,参与社会活动。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永和:叶圣陶之孙。1952年生于北京,退休后,他开始参与整理祖父的日记与书信。近日,叶圣陶书信、日记、诗文集《我与…[浏览全文][赞一下]
赵珩翠微校史虽然只是二十四史点校工作之一隅,但这些老学者们的勤奋和执著、学养和品德,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仍然依稀于眼前。所谓“翠微校史”,不知是谁冠以这样诗意的名称。而其所指,就是1963年从全国院校抽调专家学者,住到北京翠微路2号院中华书局西北楼,参加…[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