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8927
    2023-11-09
  • 傅国涌1947年2月15日的南京,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的傅斯年(字孟真)在《世纪评论》周刊第七期发表《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炮轰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开篇即指出:“古今中外有一个公例,凡是一个朝代,一个政权,要垮台,并不由于革命的势力,而由于他自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770
    2023-11-09
  • 三十多年前,在东北鸡西,张大力的父亲往家里拿回来一张海报。这张海报上,周恩来居于画面中央,手里捧着玫瑰和马蹄莲的花束,而毛泽东和朱德分别立于周恩来的两侧。在他们的身后,一架绘有“八一”字样的中国包机停靠在跑道上,一名工作人员正从机舱里往外搬运行李。海报是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680
    2023-11-09
  • 周泽雄一律师总让人爱恨交织,在好莱坞的角色偏爱榜上,律师风头虽不及警探、特工、杀手,对芸芸百工则胜出一肩,美剧里尤其如此。这不难理解,审美化的律师庭辩一如枪手对决,是一种极具刺激性、观赏性的单挑。美国“法治男神”、哈佛教授兼知名刑辩律师亚伦·德肖维茨少年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608
    2023-11-09
  • 姚文婷蔡懿鸣“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短短28个字的一首儿童歌曲,却传唱了近半个世纪,成为漫长岁月中成长起来的几代人共有的童年记忆。但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歌词作者金果临当年只是一个13…[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614
    2023-11-09
  • 王树人1979年7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张扬的反映老一代科学家的事业、生活和爱情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印数为30万册。这部初稿写于1963年春,定稿于1964年的文学作品,因何在15年后才被公开出版?综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发现,这得从张扬写短篇小说《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491
    2023-11-09
  • 古耜一1938年2月上旬,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位女作家——丁玲和萧红,因为抗日救亡事业而巧遇于当时的抗日前线山西临汾。接下来,她们由临汾经运城到西安,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经常见面、过从频繁的时光,直到是年4月17日夜,萧红告别丁玲和西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377
    2023-11-09
  • 朴素鲁迅先生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人,但他并不为任何时代的人们所接受。无论褒贬,大多是在借先生的尸骨来谋取某种利益。而鲁迅先生在各种话语的包装与打扮下,其本来面目还在否?是大可值得怀疑的。虽然“被围剿的鲁迅”与“被神化的鲁迅”是不一样的,但我以为这恰恰是一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323
    2023-11-09
  • 王凡2015年5月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逝世15周年。回想赵朴老在世时,我曾几度有幸拜谒闲谈,每次都留下很深的印象。满口“好玩,好玩”的“老顽童”得以和赵朴老结识,纯粹是托朋友的福。我有几位朋友,因为父辈的情谊,是赵朴老家的“老客人”。他们知道我这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174
    2023-11-09
  • 李舒张爱玲写《少帅》,本意是想写一部民国版《孽海花》,用儿女情长叙述大江东去,她也许念念不忘儿时拿着《孽海花》猜测哪个人物是祖父、哪里影射祖母的情节。《少帅》用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故事做线索闲聊民国春秋,里面像密电码一般写了许多真实历史人物,连我这种研究民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66
    2023-11-09
  • 如果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休想能从容办事,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就有顾客陆续进来,说不定一位站在你左边,一位站在你右边,总之是会把你夹在中间。夹在中间的人未必有优先权,所以,三个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58
    2023-11-09
  • 庞永力天变暖了,却一整日北风扬沙,我也就穿着睡衣蜷在家里不出,校改文稿。上网查核魏忠贤资料时,读到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历史观点,心有所动。我生长在河北省肃宁县,家乡的历史人物有汉朝钩弋夫人、明朝巨宦魏忠贤、封建科考末代状元刘春霖等。钩弋夫人作为女人生了汉昭帝,…[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04
    2023-11-09
  • 陈子展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话,这话本来不错。因为他只教人忍小事,当然权衡轻重,以成就大计划,忍耐小事件为是。倘若对方要使你的大计划弄不成,那就不是小事,只要你还有做人的血性,一定忍无可忍了。孔子的话虽然这样说,可是他老先生常常为了一点小事气得胡子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787
    2023-11-09
  • 中国人将“家教”看得很严重,“没有家教”被视为一句辱及先人的骂人话。“养不教,父之过”,也就是说,中国人两代人之间,上一代对下一代不只是“养”,“养其身”,其中也包括“教”。“养”只及肉身,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是一种“不断填塞食物之举”;中国人之“养”是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555
    2023-11-09
  • 又是一个乍暖还寒的三月,聚焦全世界目光的马航MH370客机失踪已经整整一年,至今飞机去向仍然是个谜。对许多人来说,一周年的节点过去之后,MH370的消息也许已经不再新鲜,然而对于亲人来说,搜索仍然在进行,希望就依然存在。时间的一维性让我们总是背对过去,面朝…[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520
    2023-11-09
  • 胡邦定关于“行”,没有多少话说。因为昆明市区就不大,没有公共汽车,也无此必要。有不少黄包车,那是供比较富裕的老爷太太坐的,尤其是太太,她们平时不大出门,一出门往往要坐黄包车。昆明也有自行车(云南人叫脚踏车),数量很少,那是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骑了玩的,并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549
    2023-11-09
  • 胡邦定据校史记载:“1939年8月,新校舍竣工,交付使用。”这就是说,1939年入学的新生,9月报到,正好赶上住新校舍。这以前是借昆明的一些学生家乃至祠堂之类暂住的。我看汪曾祺写的文章,讲到“新校舍”的地方,说学生宿舍“土墙,草顶。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564
    2023-11-09
  • 胡邦定许多老校友的回忆文章中,都说在联大吃的是“八宝饭”,即饭里有沙子、稗子、老鼠屎等等。我初看到这些记述,一个直觉反应是为联大总务科抱屈。因为我1942年进联大,直到1946年联大结束,一直拿“贷金”吃饭,从来没吃过所谓“八宝饭”。平心而论,食堂伙食的菜…[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495
    2023-11-09
  • 胡邦定20世纪初,昆明话剧团到北京演出,剧目就是“西南联大”(具体名字我忘了)。先后在北大、清华公演,是专门招待联大人的。我去看了,不禁对反映历史真实之不易,生发无限感慨。从衣着来说,剧中女学生多上穿浅蓝竹布褂子,下穿黑色绸裙。这是五四时代的女学生装,在联…[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486
    2023-11-09
  • 李舒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胃口。幸运的人,到了哪里,都能立刻“错把他乡认故乡”,昨日麻婆豆腐,今天面包奶酪,照样喜气洋洋。这样的人,贵在豁达,不论在哪里,日子总是好过一些;有人却长了一副本地肠胃,哪怕离家三百里,吃到稍陌生的一碗汤,便愁眉苦脸,更生出许…[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421
    2023-11-09
  • 李松蔚一些人开车回家,常常要坐在车里发一会儿呆,才会慢吞吞地打开车门;一些人忙完一天,明明累得不行,躺在床上忍不住还要打开手机,玩上一小时才能心甘情愿入睡;还有一些人工作的时候——哪怕是需要全神贯注的工作,就像此刻的我正在赶这篇稿子——也要打开音乐、视频,…[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